為何iPhone内存只需4GB而Android卻要18GB? 全因這2種差異

為何iPhone内存只需4GB而Android卻要18GB? 全因這2種差異
撰文:中關村在線
出版:更新:

細心的使用者會發現,目前最新款的iPhone 13手機竟然還是4GB的内存,而同樣主流的Android國產機已經將内存做到12G的主流配置,更有部分遊戲手機做到了18GB,比主流台式機還大。

看到這組對比資料,我想你也應該和我一樣產生同樣的疑問,那就是為什麼Apple手機4G都夠用,Android手機3倍的容量都不夠用呢?是Apple太會省物料,還是Android系統最佳化得太差?今天就來簡單分析下原因。

首先大家要了解手機内存的作用,内存的作用就是暫時存放處理器的運算資料,方便及時調取。舉個例子,如果把手機執行軟件比作一次數學考試,那麼内存就像是草稿紙,承載演算的步驟,而處理器就是運算公式負責計算。也就是說當草稿紙的面積不夠時,演算的效率就會下降,最終影響答題的速度。

按照這個理論其實就可以簡單推算出iPhone之所以不需要那麼大的内存,要不然就是它的演算法更簡單高效,不需要那麼多的草稿紙。要不然就是它有橡皮擦,可以一邊算一邊擦,用過的區域可以及時清理掉。當然這只是基於事件的基本邏輯推斷,具體原因我們來分析下吧。

▼▼▼即睇邊2種差異導致内存不同!▼▼▼

+21

iOS和Android系統的生態差異

首先iOS和Android系統雖然結果導向都是觸屏智能手機,對使用者的體驗感知而言差異性也非常的有限。但實際上這兩套系統的執行邏輯是有着比較明顯的區別的。

比如Android由於Google服務的限制,所有的APP都必須在後台真運營,也就是說你開啟一個100MB的APP,那麼後台内存就會減少100MB,現實中你的Android手機APP是要全天不斷給你推送消息的,所以很多APP即使你不使用也需要掛載在後台,這樣内存的佔用就非常大。

而Apple iOS系統採用的是後台墓碑機制,訊息的接受是配合Apple服務統一推送的,所有APP推送消息需要將消息先傳送到Apple Push Notification Service,再推送給使用者,這樣只需要一個介面也不會耽誤使用者獲得最新的消息。

同時APP在後台時,Android是真執行機制,iOS則是虛擬後台,APP放到後台是被掛起,不會工作的。當上一個任務被中斷時,系統會記錄當下應用程序的狀態,並記錄起來,當需要恢復時,根據記錄的內容,將程序恢復到中斷之前的狀態。這樣,隨着APP越來越多,越做越大,Android的内存就需要越來越大,而iOS基於規則的優勢則不需要太大的内存。

閉環和開源 對APP開發者的要求差異

同樣一個APP在Android和iOS兩個系統上執行的佔用内存也是不同的,除了系統機制的差異外,這根開發者對APP的最佳化其實也有關係。

iOS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只有Apple可以使用,所以Apple對開發者的要求也更加的嚴格,審核機制更完善,開發者需要更強大的最佳化機制來適配Apple的硬體。

反觀Android,作為一個開源系統,它的管理機制更鬆散,所以對於開發者來說,就不需要太多的考慮硬體適配的問題。這樣就導致雖然是同款APP,但由於最佳化不到位Android佔用的内存要比iOS更大。

内存大和内存小哪個更好?

看到這裏其實你應該明白,為什麼Apple不需要做大内存了吧。那很多使用者可能還會有疑問,那究竟是内存大好,還是内存小好呢?

對於Apple iPhone自身而言,小内存首先意味着更低的成本,顯然是更好的。而對於使用者而言無論是4GB内存還是18GB内存,只要使用者能夠流暢使用,都是最好的。

【本文獲「中關村線上」授權轉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