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睇壞腦原來係真?美國大學研究:睇得多短影片令人專注力下降

抖音睇壞腦原來係真?美國大學研究:睇得多短影片令人專注力下降
撰文:陳錦洪
出版:更新:

抖音睇壞腦原來係真?|不只是抖音,近年IG﹑YouTube 都流行短影片,主打快捷,短時間的娛樂刺激大腦和眼球,可是這有機會一步步影響我們的大腦。近期美國密歇根大學的一項長期研究指出,人類的智力水平自本世紀10年代中期達到高峰後,正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正與短影片有關。

這一發現令人震驚,尤其是它不僅關乎某一群體或特定年齡層,而是波及到整個社會。研究中提到的注意力集中、邏輯推理、問題解決、信息處理與批判性思維等核心認知能力,幾乎無一倖免地正在逐漸退化。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趨勢並非突如其來。研究顯示,早在十年前,智力衰退的跡象已悄然浮現。專家普遍認為,數碼媒體與資訊攝取方式的改變,是導致人類智力衰退的主因。

近年時興不少短視頻

現時對於信息接收,早已從過去的深度閱讀轉變為高速滑動與快速點閱。尤其以抖音(TikTok)為代表的短影片平台,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碎片化的資訊接受模式。在這些平台上,用戶幾乎每隔幾秒就要接收一個全新的視覺與聲音刺激,導致大腦不斷在不同內容間切換。這種快速的資訊更替雖然表面上刺激了感官,帶來「高效率」的娛樂享受,實則長期破壞了人類的專注力與持續思考能力。

👇👇按圖放大看5大抖音玩命 Challenge👇👇

在這種環境下,專注變得愈發困難。原本能夠靜心閱讀一本書、思考一個問題、分析一個複雜邏輯的能力,如今被大量即時快感的誘惑所稀釋。人們逐漸失去耐心與深度閱讀的習慣,轉而依賴視覺圖像與演算法推送來獲取資訊,導致思考變得表層化、反應變得機械化、觀點變得依附性強。

不僅如此,AI的高度普及也加劇了人類的思維退化。當習慣將記憶交給雲端、將翻譯交給AI、將數據分析交給ChatGPT的時候,一切看似便利,其代價卻是我們對知識掌握的深度與廣度不斷縮水。這種過度依賴,讓我們在無形中放棄了主動思考與推理的權利。許多研究已證實,頻繁依賴AI工具會逐步削弱人的決策能力與批判性判斷,這對社會整體的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承而言,無疑是一大隱患。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