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MacBook Pro.有片】新機實戰100小時 深度實測Touch Bar

撰文:林勇
出版:更新:

上星期不少果迷期待的新MacBook Pro連Touch Bar終於正式入手,而且記者更經過了近100小時的工作實測使用,包括打字、圖片編輯、影片剪接等,當然更試盡最多用家關心的Touch bar,好為大家試盡新機、新功能究竟好用與否。

流動充電無問題

記者手上的是13吋屏幕2.9GHz、8GB Ram、512GB SSD版本,當然亦都擁有Touch bar,可以玩盡不同的新功能。新機入手,打開盒後與以往的MacBook有點不同,因為MacBook Pro改用了USB-C端子作充電口,所以跟機火牛與舊機不同,只附有USB-C輸出端子的火牛及近2m長的USC-C線。對於舊用家而言,不能用回舊火牛當然有點不便,不過,由於新機可用USB-C作充電輸入,這代表一些專門為MacBook Pro設計的高容量流動充電池就大派用場,令用家就算沒有帶火牛都可以利用「尿袋」為電腦充電,的確方便。

右上角的功能快捷鍵,亦都可以自行設定擺位及功能。(林勇攝)

實測Touch Bar

打開新機一看,便會發現新機原本上方的function key完全沒有了,以一條長長的Touch Bar所取代,看介紹時Touch Bar就好像十分厲害,但實戰時又如何呢?記者就在這幾天,使用過多款不同的軟件:包括Safari、Google Chrome、iMovie、Premier、PhotoShop以及iPhoto等不少用家常用的軟件,試試Touch Bar是否如所說的實用。

打字時可以利用Touch Bar來揀字。(林勇攝)

1. Touch Bar基本設定

平時Touch Bar的狀態只是在右上方縮了4個快捷鍵,default設定為「屏幕光度」、「聲音」、「靜音」以及「啟動Siri」,一按左方的「箭咀」就可以將它展開出來,看到完整的快捷鍵列(與舊機實體鍵一樣的排列)。不過用家可以編排這些快捷鍵及作不同調動設定,「執」一條方便自己的「快捷鍵列」。

2. 軟件實試操作

試用Apple自家軟件時,因為一早已經為Touch Bar優化設計,所以功能上非常實用。如用Safari瀏覽器覽器時,Touch bar可以顯示不同頁面分頁的畫面,好讓用家隨時一觸即轉頁;另外,一早設定的「喜好書籤」都會在Touch Bar上以icon顯示,易睇易用。

而iMovie方面,Touch Bar顯示部份剪片功能鍵,可以一手用touch pad來控制影片位置,另一手按Touch Bar的剪輯鍵,的確是快手很多。

iPhoto亦都是Touch Bar重點優化軟件,平時可以在Touch Bar的高清屏幕上看到不同相片,一指掃選擇想睇或編輯的相片,然後執相時,亦可以操控Touch Bar來調色,比起用滑鼠方便一點。

平時開Safari時,可以在Touch Bar上隨時選擇已紀錄的網頁。(林勇攝)
亦可以隨時轉tab。(林勇攝)

不過,暫時Touch Bar對應的軟件不算太多,主要只是Apple自家軟件,能對應的第三廠軟件則不太多。如前文提及的Google Chrome、Adobe Premier及PhotoShop都未能正式對應,因此在使用這些軟件時,Touch Bar只是顯示一般功能鍵。幸好Adobe已說將會在12月更新Photoshop等軟件,優化使用Touch Bar的體驗。

iPhoto執相時,可以在Touch Bar清楚看到每張相的縮圖。(林勇攝)
如果想設定屏幕光暗或聲音大小,利用Touch Bar可以更精準地設定。(林勇攝)
雖然Esc鍵變了虛擬鍵,但改用Touch Bar來操控又不算太難習慣。(林勇攝)

3. 虛擬Esc鍵仍可用

Touch Bar的確是頗實用,只要用家稍為花小小時間去適應操作,相信在文書處理或多媒體處理時,使用它作快捷鍵更好用。而有人會說,雖然Function鍵不算太常用,但Esc鍵卻頗為重要,沒有了該實體鍵那不是很不方便嗎?記者當初都有這想法,但打字時不其然按左上角Touch Bar的Esc鍵時,又沒有什麼違和感覺,所以就算沒有實體Esc鍵,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

比起New MacBook更好打的第二代蝴蝶結構鍵盤,不難上手。(林勇攝)

新蝶式鍵盤打字

Touch Bar以外,新機的鍵盤亦都是不少果迷關注的地方,因為今代用了之前New MacBook蝴蝶結構鍵盤(Butterfly)的第二代,官方聲稱其耐用性及穩定性比傳統的鉸剪式結構鍵盤更佳,而按下去的「鍵程」亦比第一代蝴蝶結構鍵盤更深。究竟好不好打呢?對於每日都要打幾千字的記者而言,如果鍵盤不好打,會令工作的速度大減,但利用新MacBook Pro打字時,雖然回彈性的確比舊MacBook Pro稍差,但因為鍵盤每粒字的面積更大,不會打錯字,加上打字手感亦不算太差,打了一兩天就習慣,完全沒有問題。

一機最多可儲存5個指紋。(林勇攝)

Touch ID夠實用

記者另一項要讚的地方,便是新加入Touch ID的實體開關鍵,不少人還以為右上這只是虛擬按鈕,但其實它真的可以按下去開機,同時有Touch ID指紋認證的功能,在App Store或iTunes購物時都可以直接用指紋認證支付,非常方便。最實用的地方,便是用指紋可以為主機解鎖,以及登入特定的戶口。一機可以登記最多5個指紋,每一個指紋可代表5個戶口,亦即是代表如家用多個人使用此機,只需要一按Touch ID就可以即時登入該用家賬戶,方便快捷。

上AppStore購物時可以隨時用Touch ID來支付,快捷易用。(林勇攝)

電量勉強合格

機身比上代MacBook Pro更輕巧、性能亦大幅提高下,令記者拎去外出工作負擔稍為減低。而官方指新MacBook Pro的連續工作時間大約為10小時(屏幕一般光度、開啟Wi-Fi)的情況下,記者實試幾天,似乎都沒有如官方所說的耐力,平均大約只有9小時左右,有點失望。但對於一般用家,相信電量都足夠使用。

新MacBook Pro有傳統的銀色以及新加的太空灰機身選擇。(林勇攝)

只餘下USB-C的煩惱

電量令記者有點失望外,另一失望點便是只留下4個USB-C端子輸入,雖說USB-C端子可用作充電、傳輸資料或影像輸出之用,但沒有了SD卡槽的確是令記者非常不便。Apple當然說SD卡槽並不漂亮,而且指專業用家當然會用外置讀卡器,但要想想不少MacBook的用家都不是「專業」,用相機影完相就想直接將卡內相片傳入機內,而不希望要另用讀卡器、或花更長的時間無線傳送,這一點令記者非常失望。

記者為了新MacBook可以接駁回以往用的裝置,包括有線滑鼠、外置硬碟以及Display Port的外置屏幕,另購了Apple原裝的USB-C轉一般USB線的轉接線外,更購入Thunderbolt 3轉Thunderbolt 2的轉接線。前者使用完全沒有問題,仍然都可以完美連接所有usb裝置,但當想用Thunderbolt轉接線時發現,屏幕並不能顯示MacBook Pro的畫面,完全黑屏。後來才發現,原來除了Apple自家推出的屏幕外,外間大部份對應Display Port的屏幕都算是Thunderbolt第一代,此轉接線完全不對應,令記者相當氣憤!沒有想到以往能夠在舊MacBook Pro使用的屏幕,竟然在新MacBook Pro上不能使用,唯一辦法就是另購HDMI轉接線才可顯示,直接廢去了Display Port的武功。要另購一大埋USB-C的轉接線,令記者每次外出都要帶多「一大抽」線材,同樣是令用家不便。

新機可以利用usb-c端子輸入充電。(林勇攝)
原本為了可以連接display port的屏幕而購買的轉接線,最後竟然變為「廢物」。(林勇攝)
新MacBook Pro在性能上,以及Touch Bar的使用上的確是令用家驚喜,新鍵盤設計比想像中好打,亦都是值得一讚的地方。加上LCD屏幕色域更闊,顏色的表現比上代出色得多。對於等了多年想更換新機的用家來說,新機絕對是值得入手。 但廠商為了全力推動使用USB-C,直接刪除了傳統USB以及SD卡槽,令不少用家帶來不便。就算官方好像為了「補鑊」而推出限時USB-C的配件優惠(尤其LG的4K屏幕非常抵玩),但要用家帶一大堆線材,令人卻步。 幸好不少第三方廠商為MacBook推出多款不同的USB-C配件,如一入多usb輸出、SD卡或hdmi輸出的hub等(將會有另文再作介紹),對於新MacBook Pro的用家來講是「不買不行」。
記者100小時實戰總結
新機雖然有不少爭議聲音,但如果已經諗住換機的用家,仍然是必然的首選。(林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