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新世代|手機電池續航不夠用 15分鐘快充能滿足現代人需求?

撰文:愛范兒
出版:更新:

快充技術仍在進步,就在大部分人都以為,「30 分鐘充滿一台4000 毫安電池的手機」已經足夠快的時候,這個過程又再一次被縮減:現在只需要15 分鐘。

早前包括OPPO、vivo、iQOO 和realme 在內的四家手機廠商,均對自家的新快充技術進行了重點宣傳。雖然大家在規格、實現原理上有一定差異,但突破三位數功率上限目標還是一致的。

其中,vivo和iQOO拿出的是120W,而OPPO和realme則是125W,相當於是一夜之間全面進入「百瓦快充」的時代,這也為充電速度帶來了非常驚人的提升。

在iQOO 給出的對比展示中,一款配備了4000 毫安電池的手機,在120W 的快充下,5 分鐘內就充到50%,15 分鐘則完成了從0-100% 的充電流程。

而同樣電池大小,但僅使用55W 快充的手機,15 分鐘內只充入了約43% 的電量,速度足足比前者慢了一半。

百瓦快充還不只是OV 系獨有,去年早些時候,小米總裁林斌也在微博上展示了100W 快充技術,並在17 分鐘內充滿了一台4000 毫安的手機。

而努比亞紅魔、聯想拯救者等品牌,也都曾曬出過90W、100W 快充的信息。

綜合來看,這種超高規格的快充技術顯然已經在實驗室或上游供應鏈得到了驗證,現在就看哪家廠商能第一個解決量產和商用問題,補上這最後的「臨門一腳」。

但越來越快的充電速度會帶來什麼?它又能否解決我們對手機續航的不滿情緒?

▼▼▼相關圖輯:點擊即睇4大超傷手機電池生活習慣!▼▼▼

+6

01/ 手機電池並非毫無突破,但多出來的部分都用在了其它地方

手機續航是智能手機所面臨的共同瓶頸,如果不是因為我們曾經歷過一周充一次電的功能機時代,大概沒人會覺得,智能機一天一充有什麼問題。

只不過這些年下來,它也確實變得稀鬆平常:晚上睡前,我們會找出床頭的充電線給手機插上,然後等一覺醒來後,拿起充滿電的手機出門上班,並堅持到傍晚回家。

周而復始,我們養成了習慣,手機廠商也選擇維持現狀,既不會讓整體續航時間大幅低於這個標準,也沒想過要做出顯著提升。

延伸閱讀:iPhone 12/12 Pro電池續航嚴重落後 實測證四款Android手機更強▼▼▼

+4

某種程度上說,現在的智能手機會在續航上保持原地踏步,也受到了這種「習慣」影響。

電池技術真的沒有改變嗎?配備了超大容量鋰電池的手機也不是沒有問世,但重量和體積注定了普羅大眾不會坦然接受。

不過就算是體積受限,近幾年的鋰電池也在能量密度上有所進步,使得手機可以向電池組內擠入更多的千瓦時。

更別說每年芯片工藝的改進所帶來的功耗降低,還有軟件層面的優化,也多少能讓電池擠出一定的餘量。

(Apple官網)

但這些多出來的餘量不見得就是給續航用的。

更大的屏幕,更高的分辨率、刷新率,更強的處理器性能,以及更快的網絡體驗,這些新技術為用戶帶來了體驗提升,也在不斷壓縮著手機續航。

換做是用戶,看到電池有餘量,也會在「續航撐一天」這個最低限度目標內,下意識地增加使用手機的頻次,或者說更大膽去使用遊戲、視頻等耗電量較高的應用。

其帶來的結果就是,我們以為電池沒有進步,但事實上,電池可能永遠都「餵不飽」年復一年的各種手機硬件升級,也滿足不了我們使用手機的慾望。

所以,除非我們能做到讓電池進步的速度遠超硬件提升,不然「一天一充」的現狀必然會長時間維持下去,而手機在電池上的短板,終究只能靠越來越快的充電技術來彌補。

▼▼▼相關圖輯:充電器防爆自保8招▼▼▼

+4

02/ 當充電速度足夠快,你可能真的會「沒感覺」

手機廠商發展快充的目標已經十分明確了:它們希望用更短的充電時間,來淡化一天一充,甚至是一天兩充的負面影響。

那麼,就算是手機電量用得很快,但至少能把充電的時間省下來。

從最早的18W、20W,再到​​後來30W、44W 乃至是65W 等各類標準,手機廠商的快充功率逐年飆升,我們的手機充電時間也在以肉眼可見的程度大幅縮短。

可很多人沒想到的是,當充電時間越來越短,並開始無限接近於「瞬時」狀態後,它也會漸漸改變我們對充電這件事的感知。

拿之前我體驗OPPO Find X2 Pro 的情況為例,這款手機支持65W 的SuperVOOC 2.0 閃充,約40 分鐘就能充滿4260 毫安的電池。

但「電池徹底用完再充電」,其實只是最極端的情況,大部分時候,我們會在電池圖標變紅,或是剩餘20-30% 電量時,就會開始尋找補電措施了。

結果也不一定是要充滿,而是更希望在5-10 分鐘的短時間內充入更多。

若是按照OPPO 現在的65W 標準,Find X2 Pro 從20% 充至90%,需要22 分鐘左右。

而在新的125W 快充下,它在5 分鐘內,就能將一個4000 毫安電池的手機從0% 充至41%。

5 分鐘是什麼概念?基本就是你早上刷牙漱口,工作中泡杯咖啡,或是接一個工作電話的時間,而與此同時, 125W 的快充就能讓手機從「紅血」狀態完全復活,支撐起小半天的使用。

這才是超高速快充會帶來的改變——它真正提升的,其實是我們在「碎片化時間」裡的充電效率。

而在百瓦功率的加持下,這種效率提升已經足夠模糊「充電時間」這個概念了,若能普及,充電也會潛移默化地變成一件沒有負擔的事情。

換做以前,充一次電得花1-2 個小時,所以每當我們出門前發現手機電量只剩50% 時,就會心煩和焦慮到不行。

但現在,5 分鐘的即充即走,充電時間將不再限制於大段大段的時間中,充電也就成了手機使用中「可被忽略不計」的事項。

你不必再下意識地睡前插上充電線,也無需保持彆扭的姿勢,一邊拖著線一邊拽著手機,只是為了臨睡前追完看到一半的電視劇。

或許理想化的充電本就該如此,而不是萬年5V/1A 的妥協。

▼▼▼相關圖輯:點擊即睇6招保養電池延長手機壽命▼▼▼

+1

百瓦快充的另一端,我們也不能忽視手機本身的續航

在OV 發布了各自的新快充技術後,有朋友問我,15 分鐘充滿手機之後,我們是不是可以沖擊1 分鐘充滿的目標?

老實說,在快充剛面世的時候,也沒人能預想到有一天,我們會看到100W 快充的商用和落地。

只不過在這樣的充電功率下,再往上提升,帶來的進步也會非常有限了。

畢竟用戶感知也是有臨界值的,在「5 分鐘就能充近一半電量」的現狀下,把它繼續縮短到3 分鐘,乃至是1 分鐘,還是否會帶來實質改變?這是一個問題。

我們還需要考慮超高速快充普及的成本問題。理想狀態下,我們顯然也希望讓這種「瞬時補電」的體驗能全面覆蓋,而不僅僅是局限在辦公室的桌邊,或是床頭的一個角落,其他地方就只能使用18W QC,或是30W PD 的標準協議。

但這也意味著,如果你想獲得最好的體驗,就得構築一個圍繞該品牌或產品的「快充生態圈」,那光是購置專有的充電器、充電器,就是一筆很可觀的費用。

而是否願意讓自家的充電器對多個協議進行兼容,也完全得看廠商自己是否「良心」。

另一方面,電池續航的問題還是客觀存在的,尤其在5G 、2K+ 和高刷新率屏等特性逐漸普及的情況下,我已經明顯感覺到今年Android 旗艦機在續航上的「力不從心」,以及總是在「夠用」和「不夠用」之間反覆橫跳。

這種對手機本身續航能力的「焦慮」,是再快的充電速度都很難彌補得了的。畢竟沒人總希望看到「電池電量不足」的提示框頻繁彈出,而我們不可能保證在每次手機快沒電的時候,手邊都剛好有一個可以提供百瓦快充的配件。

說到底,快充雖好,但續航仍然是大部分人的剛需。誰能革得了鋰電池的命,那大概不是創新,而是可以稱為創舉了。

【本文獲「愛范兒」授權轉載,原文:15 分鐘就能充滿一台手機後,還會有「續航焦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