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代十大劃時代消費電子產品 Apple佔近半 一部遊戲機上榜
2010 年代過去了,我們懷念它。它把我們送進一個從前難以想象的世界,也把「代際差異」的分辨率從 30 年縮短到 10 年。
這也許是最後一個我們還能理解的世代。
我們對這十年消費電子產業進行了一次集中檢視,挑選了十大產品,它們或在發佈時驚世駭俗,或在歲月磨礪中才釋放潛能。因為它們,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徹底的被改變了。
▼▼▼點擊即睇2010年代十大消費電子產品▼▼▼
1. iPhone 4(2010 年):諸多的第一次,奠定了 iPhone 十年的優勢
很難想象,一台 10 年前的智能手機,放到今日仍有它的獨特性:前後雙面的透明玻鑲嵌在機身之上,配以稜角分明的一體式不鏽鋼中框,這種三明治結構的形體風格,最終帶來了一場視覺上的極致平衡盛宴。
對蘋果來說,iPhone 4 也擁有着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使用 Retina 視網膜屏幕,第一次引入前置攝像頭,以及第一次搭載蘋果自研的 A4 處理器等,它們都奠定了 iPhone 在往後十年裏的應用優勢。
有人說,iPhone 4 的出現,是將手機設計狠狠地向前推了一把,但在我們看來,這是一次技術和人文藝術的完美結合。
▼▼▼相關圖輯:點擊即睇消委會16款智能手機評分▼▼▼
2. iPad(2010 年):開創平板電腦新市場
iPad 開創了智能手機和 PC 中間的第三類設備,儘管發佈之初,它被揶揄為「大屏 iPod touch」。在之後的幾年,iPad 證明了移動終端的尺寸並不是小 case。
得益於更大的屏幕,iPad 實現了手機所不能及的事——同屏多人的遊戲機、會議文檔的展示器、設計師的畫板、學生的電子課本。它一度帶動了數字內容領域的勃興。
蘋果重塑了 App 的界面和交互,將手勢操作和大屏融合,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他們還獨立了 iPad 的軟件分類,將平板和手機軟件區分開來。iPad 不僅開創了平板電腦的新市場,也一定程度上指引了智能手機的大屏化。
然而越往大屏發展的手機,讓平板電腦的生存空間日漸狹窄,所幸獨立且豐富的內容生態,讓 iPad 成為平板電腦市場唯一的倖存者。
性能和軟件生態使 iPad 成為同類翹楚,多樣的外設也讓今天的 iPad 變得更賦生產力。但要讓 iPad 實現更多可能,軟件生態是蘋果必須突破的地方。AR 遊戲娛樂、影片創作、辦公分屏......時至今日,iPad 依舊在努力證明它第三類設備的獨特價值。
3. Google Glass(2012 年):隱喻未來的先驅者
2012 年,Google 創始人 Sergey Brin 從舊金山萬米高空揹着降落傘一躍而下,並進行了視頻直播。直播的設備叫 Google Glass。Google Glass 可以做的事情,手機完全可以做,拍照、導航、瀏覽信息......但它的使用方式卻與手機完全相反,它解放你的雙手,用語音進行操控,信息直接浮現於眼前。
這是一個全新類型的計算設備,它可穿戴,以一種完全自然的方式去捕捉和交流,將老舊的人機交互完全打碎再重組。
儘管一時風頭無兩,但寄於厚望的 Google Glass 終究未能走向大眾市場,並在 2015 年宣布停售。Google Glass 是一款技術不成熟的實驗室產品。無論是顯示效果、語音交互、續航、算力都沒有達到宣傳片中的效果,更沒有滿足人們的期待。
但 Google Glass 並沒有死。2017 年,它以企業版的姿態在工業領域找到了用武之地。2019 年 5 月,企業版 Google Glass 還升級到了第二代。如今在一些公司使用 Google Glass 已經是像做 PPT 一樣的必備技能。
雖然 Google Glass 未能如大家所願接棒智能手機成為下一代主流移動設備,但並不影響它在硬件發展史上的地位。因為這是一次跳脱出智能手機交互框架,去思考人機交互未來的嘗試。而這次嘗試的方向,很有可能就是正確的,它隱喻着未來移動設備的突破口:更高效的語音交互、更自然的信息呈現方式。
所以我們相信,雖然 Google Glass 失敗了,但它很可能會以另外一副模樣回到我們眼前。
4. Surface(2012 年):軟件公司解答硬件的問題
如何做出一台好看又好用的 Windows 電腦?這個問題終究還是讓微軟自己解答了。作為軟件發家的公司,Surface 很可能是微軟第一個能夠引領趨勢的產品系列,也包含了它對「平板電腦+PC」混合設備的構想和願景。
平板電腦的概念並不新鮮,iPad 比 Surface 做得更早,但微軟給 Surface 配上了觸控筆,可拆卸的實體鍵盤,還有很多人熟悉的 Windows 系統,這讓它得以在辦公領域發揮出獨特的優勢。
你也無法忽視那個三角支架,這也是 Surface 最顯著的設計特徵。它不只是支起了設備,讓用戶能解放雙手;同時作為機身的一部分,支架也塑造了 Surface 的整體形象,讓它和其他同類產品區別而開。
今天,你已經能在很多二合一設備上都看到這種設計的影子。回過頭看你也會發現,Surface 用一種簡單又直接方式,解決了一個堪稱痛點功能需求,也驅動着整個 Windows 行業不斷向前探索。
5. Amazon Echo(2014 年):從語音助手到智能家居
Amazon Echo 誕生於矽谷的 Lab126,這裏曾是 Kindle 的誕生地。語音是人類和 Echo 交互的唯一方式,放音樂、調鬧鐘、問天氣、報新聞這些瑣碎事,一句話就能完成。而在語音問世前,完成這些操作至少需要點擊手機三次。用戶的雙手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
早期的智能家電需要特定 App 來完成,而語音交互簡化了繁瑣操作。這使 Echo 逐步向智能家居控制終端進化,用音箱連接全屋家電,用語音來控制全屋設備,Echo 成為了智能家居不可或缺的一員。更自然的語音操作,讓智能家居得到廣泛接受。
經過多年發展,Echo 已經從智能音箱變成智能控制中心,而它的形態也因使用場景不同發生各種變化——球狀的、帶攝像頭的、帶屏幕的,能被戴在手上......配合先進的 Alexa,Echo 已遠強於當年,滲透到家居、汽車、生活當中。
儘管 Amazon Echo 在國內的知名度不高,但它的理念卻啟示了智能音箱的發展方向,通過語音與設備連接,開創新的人機交互界面。
6. Tesla Model 3(2016 年):一直被模仿,遠未被超越
剛剛過去的兩年裏,Tesla Model 3 屢屢霸榜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排行榜,強大的銷量攻勢不僅造就了特斯拉現如今 800 億美元的市值,還給傳統車企以及新勢力們狠狠地上了一課。
Model 3 是現階段量產電動車裏當之無愧的標杆,是無數友商模仿和希望超越的對象。一流的電池管理為 Model 3 帶來了紮實的高續航;極簡內飾的背後透露着這家公司軟硬件集成技術的深厚積累;依靠大數據和深度學習,駕駛輔助這門技藝在 Model 3 身上越用越靈。
高續航、高智能是 Model 3 最顯而易見、最質樸的標籤。馬斯克賦予了這台車太多的奇思妙想,特斯拉這家公司無窮無盡的創新之力都可以在 Model 3 身上找到線索。
7. AirPods(2016 年):用標杆的體驗徹底改變耳機市場
沒有一部 TWS 耳機能夠領先業界三年,也沒有一部 TWS 耳機能夠一年賣出 6000 萬的銷量,如果有,它叫 AirPods。
2016 年發佈的 AirPods 無疑是過去這個十年來最成功的耳機產品,它的影響力大到足以改變兩件事。第一是改變了大眾對於聽歌這種娛樂方式的習慣,第二是徹底改造了耳機這個市場的盤子。
AirPods 用最優質的佩戴和使用體驗,將耳機從原先冷淡且小眾的音頻配件市場,改造成了大眾電子消費品市場。AirPods 不是第一款 TWS 耳機,但卻由於它的存在催生出了銷量以億計的耳機市場品類。
而具備主動降噪功能的 AirPods Pro 的是這個市場變革的進一步體現,精巧的工程設計與內部高度集成的功能芯片都標誌着 TWS 耳機而是這個市場中最先進集成度最高的電子消費品,甚至在今天連 AirPods 本身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文化符號。
把 AirPods 掛上耳朵不一會它就消失於無感,但只要你需要,它就在,這就是最好的耳機。
▼▼▼相關圖輯:點擊下圖即睇AirPods Pro開箱▼▼▼
8. Mavic Pro(2016 年):讓航拍走向普羅大眾
Mavic Pro 是一台航拍無人機,更準確的說,它是一個集計算機視覺、遠程通訊和運動影像為一體的飛行機器人。
它具備兩個前向的避障相機、兩個向下的避障相機和一個向下的超聲波傳感器,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炸機的發生。它足夠智能,精準返航、智能跟隨、指點飛行這些功能大幅降低了航拍的門檻。它能夠把遠在 7 公里之外的景象傳至你的手機。
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一切被塞進了一個可摺疊的機身裏,輕鬆裝進行囊。而伸開臂展,335mm 的軸距、8.3 寸的槳葉,使它在飛行性能上與那些龐然大物沒什麼區別。無論是拍攝、圖傳、避障、續航,Mavic Pro 都一騎絕塵。
儘管它終究逃不出高價攝影工具的屬性,但 Mavic Pro 讓航拍真正地走向普羅大眾,它讓人人皆可感受翱翔天際之美。
9. Nintendo Switch(2017 年):枯萎技術的水平思考
21 世紀的頭二十年裏,電子遊戲的主戰場已經從客廳轉移到了指尖,任天堂最大的競爭對手,也已經不是微軟或者Sony,而是形形色色數十億計的手機們。
Switch,恰如起名,它創新的分拆結構,既實現了遊戲場景的切換,也帶來了遊戲玩法的切換,更是遊戲概念的切換。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電子遊戲逐漸步入技術至上的時代,任天堂沒有盲目跟隨。
早在 Game Boy 時代,任天堂就提出過「枯萎技術的水平思考」理論,意思是使用最尖端的技術,並不一定會讓商品熱銷,而通過將成熟的技術應用到迥然不同的領域,反而容易出爆款。
任天堂 Switch 為我們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性——那就是讓高品質的遊戲體驗儘可能地覆蓋足夠多的場景——無論是主機,還是掌機,無論是教育,還是健身……這是典型的任天堂產品哲學,它為這個時代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註腳。
▼▼▼相關圖輯:點擊即睇《RingFit Adventure》試玩&評測▼▼▼
10. Apple Watch Series 4(2018 年):誕生於風口,崛起於退潮
Apple Watch 誕生於風口,卻崛起在退潮之時。Apple Watch Series 4 就是它崛起的扛鼎之作,它像極了 8 年前的那台 iPhone 4:幾乎無可指摘的精良設計、強大到藐視對手的性能、全面的運動健康功能,它或許不是最完美的智能手錶形態,但卻是行業標杆級的存在。
它一改前作遺留的諸多弊病:更大更全面的屏幕提供了更寬闊的視野和信息密度,運行速度也終於徹底擺脱了加載的轉圈動畫。
而心電圖功能的加入,標誌着 Apple Watch 從誕生之初那個貼滿了各種標籤和概念的腕部設備,朝向專業化健康醫療設備的進化——通過大量傳感器對你的身體進行監測,通過預測你的發病徵兆並給予提醒,從而挽救生命。這也許是可穿戴設備真正有價值的體現。
Apple Watch 可能無法滿足你腕部多了一台 iPhone 的美好願景,時至今日,它依然只是一個 iPhone 的配件,但這個配件,從 Apple Watch Series 4 開始,變得足夠有吸引力了。
▼▼▼相關圖輯:點擊即睇Apple Watch series 5開箱評測▼▼▼
【本文獲「AppSo」授權轉載,原文:ifanRank|影響 2010s 年代的十大消費電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