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把自拍照上載Instagram再DL 重複幾百次竟發生驚人變化?

撰文:黃正軒
出版:更新:

大家都知將圖片上載至Instagram同Facebook,圖片質素會下降,因為經過壓縮而失真,但要經過幾多次重複上載,張相先會「面目全非」?攝影師Janick Entremont自拍肖像並上載至Instagram再下載,並重複此程序幾百次,觀察社交網絡照片共享服務的壓縮演算法會對圖像產生何樣影響。

這是一個由專業攝影師在Instagram進行的恐怖圖像實驗,名為「@facetinction」。簡單講,Janick Entremont把自拍照上載IG再下載,然後再重新上載剛下載的相片,如此重複超過300次以上。

Janick Entremont在宣言寫道,圖像的質量損失和異化是演算法壓縮的結果。人們的電子/數碼數據或許並非永遠延續。社交網絡平台不會重建既有的面目圖像,而是整合既有的面目,使之更為適應。已變樣的圖像和變化過程成為一體,直到一切都不復舊觀。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變了樣」。

以下是Janick Entremont圖像數據實驗@facetinction,極級恐怖,慎入!(點擊放大圖片細睇詳情):

Janick Entremont更把肖像照的失真扭曲異化過程製成GIF,顯示出壓縮積累時的圖像質量損失,即所謂「世代損失」(Generation loss),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變了樣」。此GIF可以在其官網睇到。

Janick Entremont實驗@facetinction(見IG)揭示的真相是灰暗、使人絕望的。因為社交媒體上真是「無嘢真」,除了所謂KOL同「網紅」的PS自拍氾濫外,基本上一上載相片便注定失真,簡單講就是人人都在分享照騙,這是屬於技術層面的缺憾。

Janick Entremont實驗@facetinction形成了一套Glitch art作品集,揭示圖像數據壓縮帶來的「漸進異化」。(Instagram@facetinction)

Janick Entremont對外媒PetaPixel表示,@facetinction這個實驗在許多層面上都跟在線/離線處理電子數據和圖像氾濫等議題有所呼應。他認為不當地使用社交媒體改如何改變人們的福祉和容貌(就趨勢而言)是值得探討的事宜。直到目前在中國,持續監控和面部識別已無處不在。

無獨有偶,早於2015年有位藝術家Pete Ashton(見官網IG)已做過類似的Generation loss圖像數據壓縮實驗,更用上4張不同相片。不過他每張相是重複上下載過程約90次(點擊放大圖片細睇詳情):

5年前和5年後的相同實驗,產生的世代損失看來大不相同。尚未清楚這是由於原始照片的差異,還是因為Instagram的壓縮演算法有所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