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Brain研究員開發嗅覺AI演算法 根據化學分子結構識別氣味
科學家可以透過觀察光的波長,根據光譜確定其顏色。但當涉及氣味,便沒有「味譜」可以參考。因為氣味是來自結構微妙的化學分子結構,因其複雜多變,科學家也難以單憑觀察分子結構確認出某種氣味。即使幾十年來科學家和調香師設法找出化子結構和香味的關係,氣味領域仍是充滿謎團。Google Brain研究團隊希望改變此局面,希望訓練AI演算法憑化學分子辨識氣味!
AI人工智能分析圖片和語音,一些情況下甚至比人類更為精明;好像剛於香港發佈的廣東話版Google助理便是明證。Google Brain也希望AI能夠識別氣味,而且盡可能做得比人類厲害。該研究團隊近日在Arxiv網站發表論文《Machine Learning for Scent: Learning Generalizable Perceptual Representations of Small Molecules》,解釋如何訓練出具備嗅覺的AI以及研究工作的進度。
Google Brain研究團隊在香水商調香師協助下,設立一個收錄逾5,000種氣味分子的數據庫。調香師以「奶油」、「熱帶風」和「雜草」等多個形容詞標記各種分子。研究團隊利用約三分之二的數據組來進行深度學習程序,訓練AI,此人工智能是屬於圖像神經網路(Graph Neural Network, GNN)演算法。隨後研究員再利用餘下的氣味(約1,600多種)來測試AI,結果證明此GNN演算通過了測試,能夠根據分子的結構識別其氣味。
相關文章:廣東話Google語音助理推出 Ben Sir力撐:助保育廣東話【有片】
不過Wired指出Google Brain研究方式有不少掣肘,當中部份係令到氣味科學如此棘手的原因所在。首先是人人對於氣味的描述是主觀的,幾靈敏的鼻也好,聞到的氣味都可能不同。即使形容同一隻味,一人形容是「木味」;另一人可以說是「泥味」。二來,有時分子結構具有相同的原子和鍵,但有時會出現鏡像排列。這一組手性組合(chiral pairs)分子,彼此得出的氣味可以南轅北轍,葛縷子(caraway)和綠薄荷(spearmint)就是一例。合成氣味就更加複雜,是為可能涉及更多分子。
Google研究員仍堅信訓練AI,把分子結構與氣味聯繫起來,是重要的第一步。嗅覺AI足以影響化學界,以及對人類營養作用和感覺神經生物學的理解,亦改變人造合成香料製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