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居然排前列?盤點5項歷代最差科技產品
人不預知未來,所以任何事物發展的過程,或許都存在“試錯”的部分。我們不斷感慨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翻天幅度的變化,但在科技發展的進程中,也不免會出現一些小插曲和小尷尬。
回望那些年我們用過最爛的科技產品,真是感慨良多。即使最強調用戶體驗的蘋果其實也曾經犯過很多的錯誤,比如那個千夫所指的iTunes,吐槽指數絕對排第一!
01 蘋果的iTunes
iTunes早在2001年伴隨蘋果音樂設備而生,它承載了喬布斯打造未來數字中心戰略接口的使命。隨後蘋果在2007年推出iPhone,這款軟件也逐漸開始變得更為複雜甚至臃腫。經過近20年的不斷演進,在2019年蘋果iTunes的生命終於走到了盡頭。
iTunes生於2001——卒於2019
如果要說iTunes是蘋果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產品,我想應該會有部分讀者支持這個觀點的。但其實早期人們對於iTunes的評價並非如此的一邊倒的差評,一些早期就開始接觸蘋果的用戶對iTunes接受度頗高,而後來者則大多持否定態度。
十幾年前就玩蘋果產品的,在當時應該是比較小資的一撥人,因為那時候很多國人還不知道有蘋果這個品牌的存在。為了彰顯他們的與眾不同,他們極力推崇蘋果和iTunes,以及iTunes所支持的AAC格式,甚至曾經一度引起了AAC與MP3格式之爭。
大約以iPhone 4s時代為節點,真正的移動互聯時代開啟了。蘋果變得不再小眾,大批用戶開始第一次使用蘋果iPhone,並由此爆發了對於iTunes的口誅筆伐。究其根源,其實人們早已習慣了Windows的那種文件管理思維,什麼同步,完全搞不懂好嘛!
蘋果的用戶越來越多,但支持iTunes的聲音越來越小。因為在不斷龐大的用戶基數面前,原本那些蘋果iTunes的老用戶和支持者的力量變得越來越微弱,直至淹沒在不絕於耳的吐槽甚至謾罵聲中。最終,似乎人們對於iTunes終於達成了一致看法,爛!
直到在某個版本的IOS更新中,iPhone無需再連接iTunes進行激活,這基本已經宣告了iTunes的死刑。回顧iTunes的發展,從曾經無比成功,到充滿爭議,到千夫所指,直至今天的生命終結。其實歸結起來只有一句“趨勢造英雄,亦可毀英雄”。
02 早期的Android機
說完了蘋果,我們再來看看當初的Android安卓陣營,其實情況並沒有好多少。您還記得您當初使用的第一個Android安卓手機是哪一款麼?體驗又如何呢?因為這個問題,筆者陷入了痛苦的回憶,因為早期的Android安卓機的槽點,絕對比蘋果只多不少!
往事不堪,當年我拿到一款比較旗艦的Android安卓機,設定了導航開車時,我驚訝的發現即使插著車載充電器也抵不過手機的消耗,跑個長途一直插著充電器,最後手機沒電居然關機了。我從車載支架上拿下手機,瞬間燙的飛起,直接把滾燙的手機丟了出去……
導致這種尷尬的情況,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芯片工藝相對比較落後,芯片自身的發熱量和耗電量都是比較驚人的。再加上當時手機的充電速度普遍比較慢,而且當時Android安卓後台管理也相對落後。幸虧當時還沒有超級快充,不然按照這個溫度,非爆炸不可!
至於卡頓和通知騷擾的問題,其實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深有感觸。在Android安卓發展的初期,因為這兩大問題培養了大量的刷機小能手,人們通過刷機獲取權限,關閉煩人的通知和服務,重獲流暢體驗。有些玩家樂此不疲,將其定義為“Android安卓系統的可玩性”。
至於兼容性,可能開發者或者像我這樣的科技媒體工作者更加深惡痛絕。IOS因為是封閉的生態,產品和網頁只需要適配那麼幾款iPhone即可,且標準幾乎一致。而安卓是開放的生態,要適配不同的品牌,不同的機型,這簡直就是個噩夢……
總體來講,早期的Android安卓機普遍存在續航差、發熱高、明顯卡頓、兼容性差,以及通知(廣告)騷擾這五大弊病。隨著手機SoC的工藝不斷推進,以及手機品牌商基於Android安卓系統的深度優化,當初這些致命的弊病早已經成為歷史,如今安卓機的體驗已經不輸IOS。
03 矛盾的迷你PC
作為一個鐵桿的DIY玩家,筆者曾經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擁有一台高性能並且十分安靜的迷你PC。為了這個夢想,筆者曾經在多年以前就開始了不斷的嘗試,但直至今天,仍舊沒有如願以償。儘管現在已經放棄了這個念頭,但回想起來真是唏噓感慨。
筆者最早開始接觸迷你PC大致可以從Pentium 4時代開始,當時基本清一色的傻大黑或者傻大白的笨重機箱。筆者找到了一些來自IBM Center的小型機箱和主板的“準系統”,自購了當時一款比較熱門的P4處理器和IBM原裝的純銅無風扇散熱片。
當我滿心歡喜的按下啟動按鈕,悲劇發生了。當時的這種“小機箱”只能適配比較弱的CPU,無法承載Pentium 4這種大火爐,剛進入系統畫面就會死機。因為內部空間密閉,CPU只能搭載矮散熱片並通過機箱風道散熱,機箱風扇的噪音好像飛機起飛……
有了第一次的慘痛經歷,讓當初幼稚的我深刻感受到了性能和發熱量這對不可調和的矛盾,也讓我不再敢輕易嘗試。直至後來英特爾推出了主打低功耗Atom桌面的整合平台,並宣稱桌面到移動領域的全覆蓋,體積小巧性能出色,再次另我眼前一亮。
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我對這個Atom還是感觸頗深的。至少在當時來講,它的功耗和體積都做到了相對出色的程度。嗯,至少可以正常開機和運行Windows XP系統了。但性能依舊是比較大的短板,即使常見的一些應用運行起來也很難堪,實屬雞肋。
我隱約記得當初是2008年,隨後ARM架構的崛起引領了移動浪潮。同年Google谷歌推出了Android安卓系統,同樣也是基於ARM指令集。至於後來的事情,大家都已經知曉,Intel英特爾的Atom退出了歷史舞台,Android安卓、IOS搭配ARM的組合成為了今日的移動霸主。
04 尷尬的CDMA
縱觀過去幾十年的科技發展,其實大致可以分為兩條主線。其一是半導體工業的飛躍帶來計算能力的提升,從而帶動了整個科技產業的發展。而另外一套主線則是通訊技術的不斷迭代,兩者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今天移動互聯時代的鼎盛。
筆者近期無意中看到一篇名為《幾十年間移動市場10大最爛技術CDMA居首》的文章,從而再次陷入了噩夢般的回憶。而在這篇文章中給出最爛的理由是:與GSM相比,CDMA是一項失敗的技術,用戶數量少得可憐。
其實筆者只是部分同意文章的觀點,CMDA有其自身的技術優勢,其推行者高通公司更是基於CDMA技術演變出後來的3G技術,並成就了一番霸業。CDMA的失敗只能說是生不逢時,畢竟當時GSM網絡早已雄霸天下。
回憶當年運營商以“低功率更健康”、“軍用技術更安全”諸如此類的宣傳口徑來推行CDMA網絡。無奈因為用戶較少,被迫通過低資費吸引用戶,自然無力加大基站的投入,從而走上了不盈利、信號質量差、用戶拋棄的無限惡性循環當中……
當年在筆者的家鄉,人們用“喂喂靠”來形容133號段的CDMA手機。解釋起來,大致含義就是因為信號太差,“餵~餵~”喊了半天對方或者自己聽不到聲音,結果只能以一句“靠”的粗口來結束這個極為尷尬的通話過程……
絕非調侃,筆者就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時因為資金有限只買了一個便宜的133號段CDMA手機(沒有SIM卡的)。朋友來電話,屋裡沒信號跑去外面接,結果喊了半天對方也沒聽清。我無奈爆了一句粗口,結果只有這一句對方聽清了,害我後來解釋半天……
05 放眼未來尷尬依舊
回顧這些略帶些辛酸的過往,其實正是人類在科技發展道路上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坎坷歷程。高性能和低功耗這對看似永遠不可調和的矛盾,也因為半導體工藝的不斷飛升,而達到了高度的和諧和統一。沒有這些辛酸的過往,自然也就沒有今日的非凡體驗。
如今,人們不再頻繁的雙清、刷機,甚至也早已忘記了越獄是什麼東西;人們不再出門必帶充電寶,像個腎病患者掛個尿袋一樣尷尬;手機拍照取代了卡片機甚至入門級單反,即使完全不懂攝影的人也能拍一手好看的照片。您瞧,這不就是科技的魅力所在嘛!
放眼未來,其實這種周而復始的“尷尬”還會不斷的重演。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因為早期5G技術的不成熟,功耗增加、發熱增加、網絡質量、網絡制式都將存在逐步完善的空間,甚至會在體驗上給我們帶來降級。但趨勢不可逆轉,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本文獲「中關村在線」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