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智慧燈柱】「暫緩」涉及私隱功能 燈柱三大技術要點分析
【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就逃犯條例修訂,到社會信用評分系統疑在香港推行的爭議,港人加強對私隱和自由的關注。2017 年提出的「多功能智慧燈柱」亦在近期陸續在各地區安裝,不少人都擔心智能裝置,如鏡頭、藍牙探測器和無線射頻識別(RFID),有涉及個人私隱的問題。有見及此,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在今日(七月十六日)舉行多功能智慧燈柱技術簡介會,解釋到底燈柱所具備的技術和裝置是什麼,會否涉及個人私隱等的社會憂慮。
多功能智慧燈柱主要功能
助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先生指,多功能智慧燈柱所具備的功能,是與中大、理大、城大和中小企合作研發,配合不同部門和機構的需要來安裝不同的設備和技術。包括:便利流動網絡營辦商安裝的 4G/5G 基站、運輸處監察路面的全景攝影機、天文台所用的氣象感應器等。所有的數據都會上傳到「資料一線通」(data.gov.hk)政府網站供市民下載。
由於社會上有部分市民對多功能智慧燈柱的功能有疑惑,以及存在個人私隱憂慮,多功能智慧燈柱現時只會收集 3 類型的實時數據,包括交通快拍、氣象、空氣質素。具有個人私隱問題的功能(包括環保署以攝影機協助監察非法傾倒建築廢物黑點、運輸署的藍牙交通探測器,以及攝影機收集車牌號碼計算不同類別車輛使用道路數量)都不會在現有的 50 枝燈柱中開啟,而未來的多功能智慧燈柱更不會安裝那些設備,直到在未來數月成立的廣泛咨詢委員會達成共識,以及公眾對多功能智慧燈柱沒有疑慮後,才會安裝和開啟那些功能。不過監黃志光先生未有明確指出達成共識的時間和標準。
多功能智慧燈柱所運用的技術分析:
全景攝影機
黃志光先生指,全景攝影機是為運輸處和環保處使用,而因私隱問題的爭議,目前未開啟環保處用來監察非法傾倒建築廢物的功能,現只用作交通快拍。交通快拍是每隔兩分鐘進行車路拍攝,影像會在燈柱內處理,降低解像度並傳送至資料資料一線通後,隨即刪除,燈柱內不會保留影像。但這是否代表了全景攝影機沒有涉及個人私隱問題呢?筆者認為不是。
首先,雖然全景攝影機沒有人臉識別功能,但其實它本身的攝影質素能高達 4K 的水平,只是即時進行處理才降低解像度,並傳送到運輸處和環保處使用。沒有人能排除 4K 相片和影片,在沒降低解像度的情況下傳送出去的可能性。其次,作為監控準備的先聲。港人所擔心的,已經不只是即時的影響,而是對未來的打算。目前,全景攝影機的確沒有人臉識別和錄影的功能,但如果現在放行燈柱安裝的話,就等於走近了被監控的一步。將來才加入錄影和人臉辨識,在技術上是可行的,這正時港人所憂慮的地方。如果要完全釋除公眾的疑慮,當局必須要考慮全景攝影機如何令市民放心。
藍牙交通探測器
抽取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MAC)address)部分數字作配對,用來檢查行程時間和平均車速,及向公眾分享交通數據。藍牙交通探測器抽取的 MAC address,能夠用來確認網絡裝置位置的地址。每一個裝置的 MAC address 都是唯一的,因此如燈柱探測到屬於某人裝置的 MAC address 後,的確否會涉及個人私隱的問題。目前藍牙交通探測器並未啟用,而且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指,MAC address 數據經分析後會隨即從系統刪除。
無線射頻識別(RFID)
這個應該也是大部分人關心的一項技術,因此新的智能身份證也具有 RFID,部分人擔心多功能智慧燈柱能透過 RFID 識別到自己的身份,以及自己曾經出現在某個地方的數據等。用於燈柱的 RFID 技術由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研發,研發中心的副總監黎振偉先生表示,RFID 裝置只是電子標籤,用來發出訊號,並沒有收集數據的功能,也不能讀取其他裝置的資料。同時,也向傳媒展示其中一項功能,用來配合視障人士的智能手杖系統,為視障人士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