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地》冷門神作動畫觀後感|別飛OP+ED、留意2個隱藏細節

撰文:陳安琪
出版:更新:

Netflix《地》冷門神作動畫觀後感|別飛OP+ED、留意2個隱藏細節|改篇自同名漫畫的《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正在Netflix上播出,這套動畫算是今季黑馬,在網上被不少粉絲捧為「冷門神作」,有人認為是其作品名字《地》讓人誤以為是教科書類的物理/地理動畫,減低了觀看意慾。事實上《地》在尋求科學真理同時,亦探討信仰和人性而賺人熱淚,不少觀眾都被角色對真理的堅持,及歷史傳承的過程為感動。除此之外,《地》不止在故事內容上花心思,名稱上和片頭片尾曲製作上亦有精心設計過,你又留意到嗎?

冷門神作《地》故事背景

動畫將時間線設定在中世紀,在哥白尼(1543 年)發表《天體運行論》前,架空現實故事設定當時的教會及普遍人類相信「天動說」,一套認為地球在宇宙中心,所有天體都是圍繞地轉動的學說。而當時的宗教亦信奉這套理論,認為是神安排人類在宇宙中心的地球上,賦予人類特別的地位。而研究或指出「地動說」,即太陽為宇宙中心,地球只是其中一個圍繞太陽行走的天體,嚴重違反教會的思想,這些人會被打壓為異端者,繼而嚴刑拷打甚至處死。故事的主角就是活在這架空背景下,仍堅持研究及推動「地動說」。

冷門神作《地》故事背景(《地》劇照)

動畫2個隱藏細節

1.《地》是一字多義的名稱

《地》這套動畫的日文名稱是《チ》(發音為Chi),在日文中有不少字都是相同發音。在每小節的過場畫面中,都會有不同角色讀出「チ」,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在大部分時間中文字幕都是顯示「地」,不過有某幾個小節亦翻譯為「知」和「血」,事實上「知」和「血」在日文中都是相同發音「チ」。而在那幾個小節當中,都有提及過「知」和「血」,「知」代表知識、「血」則代表在追求真理路上付出的重大代價。一字貫穿了整部作品三大重要概念,相當有想法。

1.《地》是一字多義的名稱(《地》劇照)

2.每章片頭曲+片尾曲動畫都不同?

《地》每章的主角都不同,而製作團隊竟然花了心思,每轉一次主角就會在片頭曲和片尾曲中替換至相關角色,細心得來亦讓觀眾更能與角色一同「換代」。

2.每章片頭曲+片尾曲動畫都不同?(《地》片頭曲截圖)

片頭曲《怪獸》旋律早在2021年出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頭曲《怪獸》由日本樂團sakanaction演出,而旋律其實早在2021年的一個眼鏡廣告中,被主唱山口一郎哼出過,當時還未有歌詞,時隔幾年終於配上歌詞在大家面前呈現,相當驚喜。而因為《怪獸》相當燴炙人口,但完整版一直都未釋出,讓不少粉絲都意猶未盡,高呼「拜託給我完整版」。之所以一直未能推出完整版是因為主唱山口一郎考慮到自身健康,改變了工作分配時間,同時不想隨便交差,所以請粉絲耐心等候吧!

《地》動畫觀後感

動畫目前連載而14集,逢星期六在Netflix將會更新。以下是筆者觀看1至14集後的觀後感。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敬請留意*******

1.以科學談人情

筆者觀看《地》後,腦中第一時間想起了一套電影《星際啟示錄》,兩者都是在以科學的主題和背景下,描繪人情。兩套作品改變世界的方式都並非是靠「理性」的方式,反而是靠「感動」和「愛」這種「感性」的方式。兩套作品的主角都不是單靠自己去發掘及傳遞真理,而是相信「感動」和「愛」能夠讓對方接收到信息,然後將意志傳承開去。例如竹《地》中第一章主角拉斐爾明明可以交出資料,卻為了讓地動說能夠研究下去,用自己的死去留下感動,影響後世;《星際啟示錄》中,Cooper在黑洞中用重力傳遞訊息給女兒,為什麼他相信女兒會懂?因為「愛是唯一能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事物」。兩套作品都在指出「感性」在科學領域中同樣起到關鍵作用,顛覆人們所以為的「科學只關理性事」的想法,亦是這兩套作品賺人熱淚的其中一個原因。

以科學談人情(《地》劇照)

2. 劇中金句「不正確不代表沒意義」

可以被推翻的才叫科學,不能被推翻的叫做信仰或看法。劇中不少角色都面臨自己多年研究成果或看法被推翻的局面,例如主張天動說的皮耶司特伯爵發現地動說的證據,意味著如果地動說是真的,就要推翻自己及前人2000年的研究成果。但劇中多次提到一個概念「不正確不代表沒意義」,在現實生活中,並非所有的難題或領域都有前人在帶領,這時唯有錯誤在前方引領帶我們尋找真理。

劇中金句「不正確不代表沒意義」(《地》劇照)

3. 人類是渺小還是強大?

故事中的人們作為「前人」,有感人類十分渺小,不能像神一樣,一早擁有真理,亦認為地上的生活是痛苦的,唯有信奉神,才能死後前往幸福的天國,劇中的奧克茲就是一個例子,他認為天動說是將人類所在的地球設計在宇宙最底層,天上的星星都像嘲笑地面的人類一樣,讓他無法直視天空。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看,人類的確起始擁有的很少,然而人類卻靠著傳承,結合多位、多代人的研究、經驗,擁有了後來人類所得到的知識。起初擁有的很少,後來得到的卻很多,豈不是在反映人類的強大?

人類是渺小還是強大?(《地》劇照)

情況就如《死亡筆記》一樣,有人認為L最後死在夜神月的計謀下,證明L不及夜神月強,但亦有人如筆者一樣認為,L在沒有死神、沒有線索的情況下,設計一個又一個「實驗」,找到極為貼近真相的事實,反映出L的智力更勝一籌和思維的強大。

也許「強大」並非是「本來有多少」,而是「後來可以有多少」,可能性及可塑性才是人類強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