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新手必讀|相機片幅大解密:全片幅、APS-C、M4/3該如何選?
攝影新手、普通消費者在選購相機時,第一個問題就是相機的片幅(畫幅)選擇。什麼是片幅?為什麼全片幅更好?APS-C片幅相比全片幅,真的就一無是處嗎?M4/3片幅又是什麼?體積大的相機就是全片幅相機嗎?……如果您也有這方面的疑問,那麼這篇文章很適合您。
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家講解一下,什麼是相機的片幅。
其實簡單來說,片幅指的就是傳感器的大小、面積。那麼為什麼不直接說尺寸呢?因為麻煩啊!你買相機的時候,商家介紹:「這款相機傳感器是23.5mm x 15.7mm。」 聽著迷糊不?為了方便理解,影像品牌就延續了膠片時代的一些傳統,採取全片幅、APS-C片幅的說法,這樣更好理解。
買相機就要選全片幅?
全片幅
全片幅這個概念是從135膠卷(菲林、底片)而來的,135膠卷的高度為35mm,刨去上下兩端的齒孔,有效高度是24mm,寬度則為36mm,單幅膠片的有效感光面積就是36mm×24。那麼這個1又是怎麼回事呢?1是指有別於可重複使用暗盒的一次性暗盒,135膠卷的完整定義則為「採用一次性暗盒的35mm膠片」。
而數碼相機中這個全片幅就是從135膠卷規格而來,我們將面積是36×24mm的圖像傳感器成為全片幅傳感器,而使用全片幅傳感器的機型稱之為全片幅相機。(實際上有些全片幅傳感器的面積會與36×24mm稍有差別,但像差很小。)
全片幅傳感器從數碼單反到現在的微單相機,也曾有過固定鏡頭相機使用過全片幅傳感器的情況。
APS-C片幅
APS-C(英文:Advanced Photo System type-C,縮寫:APS-C)譯為先進攝影系統C型。1996年由Fujifilm(富士)、Kodak(柯達)、Canon(佳能)、Nikon(尼康)和Minolta(美能達)五大公司聯合開發的APS膠片系統問世。在原135膠片系統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包括相機、感光材料、沖印設備等,大幅度縮小了膠片尺寸,使用了新的智能暗盒設計,融入了數字技術,能記錄光學訊息、數碼訊息。APS定位於業餘消費市場,共設計了三種底片片幅(H、C、P)。
APS膠片系統是膠片向數碼過渡間的產物。APS-C片幅的傳感器就是延續自之前APS-C膠片系統。APS-C片幅傳感器面積在23.5mm x 15.7mm左右,不同品牌之間稍有差別。之前Canon和Nikon還有使用APS-H片幅傳感器的機型,APS-H片幅傳感器的面積介於全片幅和APS-C片幅之間,但之後隨著全片幅的普及,APS-H機型產品已經逐漸退出市場了。
M4/3片幅
4/3系統是Olympus和Kodak共同開發新一代數碼成像系統,4/3系統的傳感器大小是17.3mm x 13.0mm,之所以叫4/3系統,是因為成像元件尺寸為4/3英寸、長寬比例4:3。
Olympus之前的單反機型叫4/3系統單反,之後的微單叫M4/3系統微單,M的意思就是微型,而微型指代的是機身大小而不是傳感器,所以4/3和M4/3在傳感器尺寸是一樣的。
中片幅
中片幅又稱 120 片幅在膠片時代採用 120 膠卷,進入數碼時代後,因其傳感器面積在全片幅和大片幅之間,因此稱為中片幅。中片幅傳感器也包括44×33mm、53.7×40.4mm等不同規格,目前Fujifilm(富士)、Phase One(飛思)、Leica(徠卡)、Hasselblad(哈蘇)和Pentax(賓得),都有中片幅數碼相機或者數碼後背。
因為傳感器面積更大,所以中片幅機型的像素都是五千萬起步,一億像素很輕鬆。有著高像素和大面積傳感器帶來的成像優勢,在細節、色彩、寬容度、弱光成像等方面,相較於以前很優秀的全片幅機型更好,因此深受職業攝影師,攝影發燒友的青睞。
焦距系數
因為非全片幅傳感器尺寸小於全片幅傳感器的,因此在非全片幅相機上的鏡頭等效焦距比135相機鏡頭的實際焦距大得多。為了方便大家使用,就引入了焦距轉換系數(Focal Length Multiplier)這一概念。
焦距轉換系數就是全片幅傳感器對角線尺寸與非全片幅傳感器對角線尺寸的比值 。全片幅傳感器與APS-C傳感器的對角線比值是1.5(因為不同品牌之間APS-C片幅傳感器尺寸稍有差別,因此有些機型的比值是1.6。) 那麼安裝在APS-C片幅相機上的鏡頭等效焦距就是鏡頭實際焦距乘以1.5。
比如50mm定焦鏡頭安裝在APS-C片幅相機上的等效焦距就是實際焦距50mm乘以焦距轉換系數1.5,那麼得出的等效焦距就是75mm。傳感器的尺寸越小,鏡頭焦距系數就越大,M4/3系統的焦距轉換系數是2。
片幅越大就越好?
攝影圈裏有一句名言:「底大一級壓死人。」因為傳感器面積越大,所呈現的畫質優勢就越大。但相對於全片幅機型,APS-C片幅等機型真的就一無是處嗎?當然不是。首先從價格上非全幅產品更加貼近普通消費者,比如入門級微單或者單反就是典型的非全幅機型,與動輒萬元以上的全幅機型相比,入門機型的價格無疑更加親民。
而且我們上面說的畫質、性能稍遜一籌也是相對於全片幅機型比較的,其實現在的APS-C片幅的微單相機,在性能表現上已經非常強悍了。完全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用戶的使用需求。
另外因為焦距轉化係數的原因,非全幅產品在長焦拍攝上有著先天的優勢。比如同樣使用70-200mm焦段的鏡頭拍攝,全幅產品的長焦端就是200mm。但APS-C片幅機型的長焦端等效焦距可以達到300mm,M4/3系統微單更是高達400mm。
簡單來說使用同樣的鏡頭全片幅機型可以拍的更廣,非全幅機型可以拍的更遠。另外非全片幅機型,在機身外形設計或者在功能設定上,更加貼近普通消費者,造型更加時尚操控更加簡單直觀。所以在選擇何種片幅這個問題上,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
延伸閱讀:一萬餘元全片幅微單相機選購 Canon、Nikon還是Sony才是心頭好?(點擊連結看全文)
【本文獲「中關村在線」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