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揭疫情下幼小學童用電子產品時間增加 視力及運動量皆受影響

撰文:翁曼琛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對學童的影響除了課堂學習之外,亦包括身心發展。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初研)早前進行「幼小學童的運動習慣與健康生活」調查,訪問了1653名幼小教師及家長,其中逾八成教師及家長均認為學童在疫情下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增加,影響其視力及運動發展,另有超過六成的教師及家長建議學校鼓勵學童多做運動。

初研指出,雖然現時政府重視運動普及化,但欠缺可以在幼小學校實行的措施,故建議學校舉辦全校師生運動日或聯校體育活動,以及推行在家運動任務,建立家校合作模式等,培養學童運動習慣。

學童過度使用電子產品 運動量不足

研究於去年(2022年)10月以線上聚焦訪談及問卷調查形式進行,約八成受訪者認為學童在疫情下觀看視頻及玩電子遊戲的次數增加,以及生活因欠規律導致整天留在家;近七成受訪者認為疫情加長學童使用電腦的時間,令其眼睛受損;此外,超過八成受訪者認為學童在疫情下運動時間減少;有過半則認為視像形式的體育課限制了學生的活動空間,為學童的運動及生活習慣帶來深遠影響。

鼓勵學童經常運動 家長以身作則

在改善學童運動和生活習慣方面,大約六至八成的教師及家長認為學校應鼓勵學童經常運動,以及增加合作機會和群體合作活動。另外同樣有六至八成的受訪者認為家長要以身作則,例如常做運動和早睡,以及吃飯時不讓學童使用手提電話。

除了上述建議之外,大部分教師均認為學校在課堂內外可以實行一些措施優化學童的運動與生活習慣,大約七成教師建議不管是否有疫情,都按課程要求提供體育活動,接近六成教師則認為政府應提供更多支援,以培養學童運動習慣。

自小疫情下成長 身心健康受影響

保良局黃永樹小學的其中一名家長駱慧芬表示,其7歲的女兒自小在疫情下成長,當時網課形式還未普及化、幼稚園低班上學期便已經停課、街上的遊樂設施被圍封,令女兒因為無法出外遊玩而情緒受困擾,只能讓她接觸電子遊戲,卻令其眼睛健康受損。直至女兒升上高班,學校提倡「停課不停學」,雖然能讓她趕上學習進度,但因擔心再次令其眼睛受損沒有讓她上完所有網課課堂。駱慧芬其後更發現,女兒因欠缺外出機會而感到十分緊張,走路時平衡力欠佳,容易被東西絆倒。

保良局黃永樹小學的其中一名家長駱慧芬表示,其7歲的女兒自小在疫情下成長,當時網課形式還未普及化、幼稚園低班上學期便已經停課、街上的遊樂設施被圍封,令女兒因為無法出外遊玩而情緒受困擾。(翁曼琛攝)

駱慧芬又指出,疫情反覆令女兒升讀小一時因再次大規模爆發而需要上網課,當時女兒除了感到眼睛疲累外,還不斷流眼水,故曾與她到診所進行檢查,使她比以前對其眼睛更加關注,例如不允許她在下午時段看電視。她希望將來疫情能漸趨穩定,讓學童的身心發展能得以回復正常。

推行跨學科體育活動 增設幼稚園體育專項撥款

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主席及保良局黃永樹小學校長陳瑞良表示,學童在回復面授課堂後的體能一定比以往差,故學校應推出更多體育活動給學生,例如校方有推行跨學科體育活動,小二學生將以班際形式學跳舞並於結業禮進行表演;小五學生則會練習跑圈,在開始前會先給他們定下需要完成的距離。

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榮譽會長李少鶴亦指出,雖然政府重視運動普及化,但對幼小學校欠缺可行的措施,除了學校及家長的教育外,還建議增設幼稚園的體育專項撥款,用作聘請體育老師、優化學校體育場地及改善體育設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