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全港過萬自閉症成年人需訓練支援 服務名額僅600供不應求
提到自閉症,大眾普遍關注6歲前的「黃金治療期」,但其實自閉症人士在成長過程不同階段會遇上不同挑戰,特別是離開校園進入職場後,往往需面對更多難題。協康會星悅中心經理譚子康表示,本港服務向來只集中於學前訓練,直至2018年政府才針對高能力自閉症青年設支援中心,並舉例指現時中心平均輪候時間長達半年,反映服務需求龐大。
統計處指全港近萬自閉症青年 支援中心需輪候半年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是因腦部發展異常而造成的一種發展障礙,症狀較嚴重的大多屬典型自閉症,有認知和語言遲緩,症狀較輕微的包括高功能自閉症和亞氏保加症。高功能自閉症人士的智力測驗得分為70分或以上,語言及學習表現與一般人無異,但擁有自閉症特徵,例如社交溝通困難、固執行為、興趣較為狹窄,較容易產生焦慮及情緒行為問題。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2020年研究顯示,每54名兒童中就有一名兒童被診斷為自閉症譜系障礙。現時政府未有就自閉症人士人數作全面統計,但根據統計處《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2021年抽樣調查,估計全港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人數達至少2.2萬,其中15歲或以上佔1萬。
現時社會福利署資助5間自閉症人士支援中心,由非政府機構營辦,每年共有至少600個15歲以上人士的服務名額,提供個案輔導、小組訓練、照顧者支援等服務。機構之一的協康會星悅中心現時有207名會員,智力由70至130分不等,近半擁大專以上學歷,約六成人在職,從事助理、文職、資訊科技、會計、餐飲業等工作,其餘大多在學。
自閉症學前訓練至6歲中斷 從學校到職場有不同需求
星悅中心言語治療師伍慧敏表示,大多自閉症兒童完成6歲前的早前訓練後,升讀主流中小學就再沒有跟進,現時中心有不少30、40歲的學員,部分因以往學前康復服務未普及而沒有接受訓練,部分只在幼兒階段接受過數年訓練,但他們在社交技巧、求職、職場溝通上都有不同需要。
伍慧敏又指,訓練時間因人而異,自身能力、自主性和投入度均影響訓練成效。她表示,難以單憑歲數劃分需求,但他們在每個階段遇到困難時,如果有治療師立刻介入,「他們會覺得你幫到我,更願意出席和投入訓練」。
星悅中心今年舉辦創科工作坊,由12位自閉症青年合力製作幼兒教材,參與構思、製作及成果分享。每節活動開始前,言語治療師會與學員一起重溫上一次的錄影檢討,例如怎樣避免令人不舒服的表達方法、如何有禮貌地回應別人、學習妥協等。伍慧敏指,在第3至4節工作坊開始,已見到學員有改善。
譚子康表示,自閉症青年不同階段需要不同支援,中心會為個案評估,並設定每次的培訓目標,例如提升職場某方面技能。達成目標後的「畢業學員」通常轉為中心會員,繼續參加活動、義工服務,甚至於機構就職。
言語治療師林建欣指,現時協康會提供Scratch編程、3D打印、電子零件造裝等STEM興趣小組,讓學員發掘潛能。他表示,希望社會大眾學習欣賞自閉症青年,每人都有長短處,他們都想回饋他人,證明自己不只是受助者,希望外界給予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