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共享|香港數學和科學課程領導上海交流團 數理教育回顧前瞻

撰文:校園投稿
出版:更新:

文:課程發展議會數學教育委員會委員、香港數理教育學會數學組主席、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何偉龍老師
近年教育局致力發展數學科學及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目標實踐高質教育發展策略。
今年六月中旬,教育局舉辦了香港數學和科學課程領導上海交流團,了解當地在數學和科學教育方面的最新發展,以及國家推動創科教育的經驗。我有幸參與其中,實在獲益良多。

施俊輝副局長為此次交流團團長。(作者提供)

專家學者的建議

我們先到訪了上海師範大學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參加了張民選教授的座談會。上海學生在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張教授指出,上海和香港學生均善於作答考試問題,但不善於解決現實問題,應變能力相對遜色。張教授不但點出了港滬學生的普遍問題,還寄語在場教師要仔細思考這方面的問題。張教授的細緻分析,和其追求卓越的態度,正正是教育工作者的模範。

我們亦到訪了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丘成桐教授的辦公室。丘教授現為北京清華大學求真書院院長,以為國家培養優秀數學及科研人才為己任。作為數學老師,能夠聽到丘教授發表講話,實在是榮幸萬分。丘教授在講話中就如何着重資優人才培育和如何培育尖子分享了不少寶貴經驗,更為香港數學教育長遠規劃提供意見。

教育局科學科總課程發展主任林威廉博士(左二)、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謝婉貞女士(左五)、聖保羅書院源廸恩校長(右四)、教育局數學總課程發展主任李駿宇先生(右一)。(作者提供)

觀課交流

我們先後到訪蓬萊路第二小學及上海市格致中學,觀摩課堂及進行課堂研究,有幸與上海小學校長、教師交流。上海老師在課堂規劃,板書使用,講課聲線等各方面,都受過嚴格訓練,因此上海的課堂質素普遍很高。

在幾天的交流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學數學課堂,而該課堂內容是數學建模的活動。老師從一開始的引入,數據資料的使用,最後並非以傳統的數學測考方式評估學生,令我大開眼界,亦令我思考,比起較聚焦於運算準確性的評估方法,透過報告、論文等其他形式,會否能發現學生運算以外其他高層次的數學能力,以配合數學課程的發展需要?

我(左)和匯基書院助理校長徐銘恩博士(右)。(作者提供)

香港數學科學及STEAM教育的反思

上海的數學、科學及STEAM教育的確有值得香港借鏡的地方,但並非遙不可及。以數學建模為例,教育局近年大力推動中學數學建模計劃,同時在小學數學科開展數學建模先導計劃,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期望學生能更有效把學到的學科知識靈活應用到現實生活之中。

至於科學教育方面,本港在2025至2026年度將開展小學科學科,以配合國家科教興國的大方向。上海的STEAM教育固然出色,當地學校擅長大型的STEAM項目,例如曾經製作大型的拱橋。而香港的STEAM則有較多校本元素,例如同學會思考校內升降機的使用時間、學校巴士的停泊位置等情況,綜合應用不同學科知識,解決這些日常面對的問題。在交流過程中,上海的老師也認為香港學校的STEAM活動和課堂均各具特色,是香港的一大優勢!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上海教師無論在任何的情況下,都保持住專業和自信。冀香港教師在秉承謙厚優點時,也肯定一己專業和優勢,因為香港數學科學教育,從來都位居世界前列,在此寄語各位教育同工,攜手合作營造創新的學與教策略,為本港培育更多創科人才。

作者為課程發展議會數學教育委員會委員、香港數理教育學會數學組主席、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何偉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