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綜合系統與設計課程」│著重以人為本 培育創新科技全能人才
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智能家居設備、可穿戴裝置等創新產品正蓬勃發展,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創新產品將成為未來消費市場的主流,其快速迭代亦帶動了整合系統解決方案和設計人才的強烈需求。香港科技大學於2018年開辦「綜合系統與設計課程(ISD)」,旨在培訓學生有關設計、系統思維、特定技術和企業家精神的知識,讓學生自主完成創新項目和發明。第一屆畢業生王達衡(Alex)和四年級學生何頴彤(Sammi)雙雙認為以「實踐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和內容,有助學生鞏固工程和設計的知識,培養轉化設計概念為實際落地解決方案的能力,而且課程主張「以人為本」的理念更是任何創新行業不可或缺的元素。
攝影:陳葦慈
新生代創新者需「以人為本」
近年無數顛覆性創新科技的誕生,均有賴於尖端科學、工程技術和設計技巧的進步,同時亦要歸功於大量對懂得融合多學科知識、以使用者需要為本的創新人才。屬於科大跨學科學院的「綜合系統與設計」本科學位課程,綜合多學科的知識,透過小組和專題研習為基礎的「實踐學習」教學方法,讓同學全面掌握有關設計、系統思維、特定技術及企業家精神的知識,望培育能夠以人為本的創新科技全能人才。
第一屆畢業生Alex表示ISD課程一直以創新思維作為教學理念,而非一味讀書和考試,「對比專業工程師以單一範疇工程學知識解決問題,ISD課程則教導我們要思考得更全面,要先了解問題的根本,再透過以人為本的方針及對使用者的同理心處理問題。」
Alex以自己曾參與過的輔助中風長者復康的作品為例,「起初我們的出發點是認為復康人士缺乏復康器材,但經過多次交流和上門家訪後,才發現他們缺的是動力而非器材。」正正是ISD教導的以人為本,讓Alex洞察真正的問題所在,從而研發最有效的創新方案,應對不斷變化的挑戰和問題。「我們發現大部分長者都喜歡種植,所以最終決定將他們的復康習慣與花朵結合,只要他們持續進行復康,便能讓電子花綻放。」
教學內容緊貼市場需要
現時Alex在初創公司擔任產品工程師,工作流程是先了解問題,然後分析用家所需和體驗,再考慮多方面因素並展開研發,「ISD課程鼓勵學生實際參與項目,有助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和項目管理的能力,並學習如何落地應用所學所識。」Alex認為ISD適合喜歡工程,並通過落手實踐幫助大眾的學生,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ISD畢業生能在行業力爭一席之位:「因為這一行變化很大,大家都是邊做邊學,而ISD學生集設計、硬件和軟件知識和技巧於一身,正是行業需要的人才。」
全港唯一的獨特性
今年就讀ISD四年級的Sammi在中學時選修商科和理科,她本來打算大學繼續向商科發展,但在一次創業比賽中,機緣巧合下接觸到產品開發,Sammi發現自己比起營商,更熱愛創新,所以決定轉換跑道至綜合系統與設計課程。「最終選擇修讀ISD,因為這個學位能滿足我的學習興趣,著重學生在創新思維方面的發展,綜觀香港其他大學並沒有提供類似的科目,所以我早在JUPAS選科時,就已經將ISD放在第一位。」
「實踐學習」有助強化學生適應性
ISD以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為主,更以統整項目(Capstone Project)取代期末考試,希望學生自主發掘問題,製作實用產品,解決現實痛點。Sammi現時從日常生活興趣入手進行兩個項目:發明BrewSense系統,實時檢查咖啡總溶解固體含量,為初學手沖咖啡人士提供可量度標準,調整咖啡風味;及製作美式桌球智能計分裝置,以電腦視覺庫技術偵測桌球顏色及入球,更擬加入發光發聲互動,降低投身此運動的門檻。
Sammi更曾遠赴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當交流生,學習ISD課程以外的知識和技術,令她在諮詢公司實習時更加得心應手:「當時我接觸多個大型設計項目,確實地了解到行業狀況,而且我是項目小組當中唯一懂得使用不同設計軟件的成員,所以參與程度特別高。儘管真實職場的節奏很快,但在ISD多個項目累積的經驗,有助我高效率地編排任務及完成工作,所以適應得很快!」
ISD靈活的課堂模式和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適應性,為開展職涯作好準備,而畢業在即的Sammi亦已順利覓得心儀工作:「我將投身數碼行業,善用大學時期學習的技能,幫助不同事物進行數碼化,並改善用戶體驗。」
如欲了解更多「綜合系統與設計課程」資訊,請瀏覽:https://isd.hkust.edu.hk/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