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新冠|化痰補腎氣改善失眠中醫推介2款湯水藥膳 勿加蓮子茨實

撰文:余曉彤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數字近日稍有回落,第五波疫情明顯已過高峰期,但抗疫同時亦不能看輕Omicron後遺症,即「長新冠」。中醫推介Omicron康復者可食用生津化濕的食材及一款米糊以調理身體。

Omicron患者24%有腦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指出,新冠後遺症的臨牀定義,是通常發生在已確診人士身上,通常在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2個月,常見的「長新冠症狀」(Long Covid)包括疲勞、呼吸急促和認知功能障礙,令日常生活受影響。英國研究指24%Omicron確診者會有腦霧,世衛去年10月納入腦霧為長新冠行列。世衛在報告中稱,大約10-20%的急性新冠感染患者在感染後會有數周至數月的殘留症狀。但由臨牀定義可能是暫時性,需根據新數據不斷出現而有別。

「長新冠症狀」(Long Covid)包括疲勞、呼吸急促和認知功能障礙,令日常生活受影響,通常發生在已確診人士身上。(PhotoAC/Chelzia Nineza)

根據英國National Health Service的網站指,常見的「長新冠」症狀包括:

1. 腦霧:非學名,意指遲鈍、模糊、難以集中精神
2. 性功能減退
3. 氣喘
4. 疲倦
5. 焦慮
6. 心悸
7. 頭暈頭痛
8. 睡眠習慣改變

中醫籲康復後著重生津化濕 陳皮理氣去濕化痰

香港中文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林冠傑醫師在TVB節目《東張西望》中建議,康復者疫後調理身體,以助紓解長新冠所帶來的不適。林醫師指新冠病毒直接入肺部導致傷津;其後脾胃喜燥而惡濕,由於內濕、外濕皆易困遏脾氣,致使脾氣不升,影響正常功能的發揮,因此康復後應著重生津和化濕,利用滋陰食材補津;飲陳皮水化濕,補腎氣對紓緩記性差、失眠有幫肋。林醫師亦提醒藥材用得其所才有功效,服用過多會燥。

香港中文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林冠傑醫師在節目中指康復後應著重生津化濕來調理身體。(TVB《東張西望》截圖)

請按圖看中醫推薦生津化濕食材:

+1

除了可利用以上食材煲湯,林醫師稱清補涼亦有補津作用,一般清補涼湯有健脾除濕、養陰生津作用。坊間的藥房及超市有售材料齊全的湯包,不過康復者應先徵詢中醫師的專業意見,理解個人體質,避免錯誤服用而傷身。

清補涼有健脾除濕、養陰生津作用。(資料圖片)

*因應各人不同的體質、病因和病情,適合使用的中藥亦有所不同,為保障健康和用藥安全,服用中藥前應先徵詢中醫師的專業意見。

清補涼食譜:健脾除濕、養陰生津

+2

林醫師稱老人家肺弱多痰、小肺朋友容易鼻敏感,長新冠症狀可能持續時間相對長點,可利用開胸化痰等食材煮成米糊,紓緩症狀。

林醫師稱老人家、小肺朋可以用開胸化痰等食材煮成米糊,舒緩症狀。(TVB《東張西望》截圖)

浙貝陳皮淮山米糊食譜:將材料打磨成粉後,加入適量水煎煮成米糊(約20-25分鐘)。

【清補涼】食譜

材料:百合9克、玉竹9克、淮山30克、南北杏共15克、太子參15克、生熟薏仁各15克、北沙參15克、陳皮2塊。

做法:
1. 用8碗水浸泡藥材20分鐘。
2. 將水連浸泡的藥材一起直接用大火煮滾。
3. 轉用細火煮約1小時,煲至3-4碗水。
4. 可加入少許食鹽調味。

注意:不宜加入蓮子、茨實,因兩者有收澀作用,若是生病再食收澀的食物,避免會因住病邪。

資料來源:TVB《東張西望》英國NHS《Long-term effects of corona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