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粽】自醃酒香鹹蛋 師奶智慧
鹹蛋黃可說是鹹肉粽的靈魂。沒有它滲透的油脂,糯米不夠香,豬肉不夠味,就連旁邊的綠豆也黯然失色。天水圍組織「天姿作圍」的街坊已約定端午節前製作450只粽,而當中的鹹蛋更是自家制作。從米酒抹鴨蛋,加鹽水、花椒八角醃製。而早在5月初,她們已製作了80個鹹蛋。醃漬的好處是靜待收成。再過數天鹹蛋可破殼,取其蛋黃了。
天姿作圍意即天水圍婦女的民間智慧。近年她們都相約在端午節前包粽,而從去年開始則使用自己醃製的鹹蛋。組織的「核心街坊」譚婉芬(芬姐)和倪燕(阿燕)表示,醃鹹蛋的方法綜合民間的做法,再加以改良。由原材料開始一手一腳製作,因清楚裏面的材料,也就吃得安心。阿燕說,揀鴨蛋不可有裂縫,新鮮蛋有坑紋,摸上手有凹凸感,而買蛋時不主張搖蛋,如此會破壞蛋組織,有可能變成壞蛋。而醃製時所有道具不可有油脂,不然鴨蛋也會變壞。
特製的鹹蛋專為做粽而生,待鹹蛋醃好了,14個街坊便齊集動手包粽。組織根據街坊的技能分工,當天9位街坊負責預備材料,以便下午可將材料帶到茶餐廳借用的廚房,讓其餘街坊專注包粽烚粽。
市面上出售的鹹蛋,打開就是蛋清的腥味,而芬姐她們製作的,則有淡淡的花椒八角味。醃製約30天,鴨蛋的蛋心轉為結實,被一層油包裹。此時可取出烚熟試味。阿燕建議,時間一到就需將鹹蛋從滷水中取出,不然鹽分繼續從蛋殼滲透,蛋清和蛋黃的味道漸濃,變得太鹹。
阿燕以往在家包粽,粽不散便可,並不講究外形,只重視餡料。如今加入天姿作圍,認識了不少街坊,有的可包出長粽、三角粽、五角粽,互相交流、學習也懂得更多。相比包粽能手,阿燕和芬姐參與得更多的是研究粽的配料,之前她們做過花生豬腳粽,其後則有桂花粽、紅棗粽、可是收集大家意見,今年則做回以有機糯米、開邊綠豆 、本地豬肉 、自家制鹹蛋包裹的手工鹹肉粽和養生素粽,材料有有機糯米、新疆天然種植紅棗、桂圓、杞子、有機山茶油。
天水圍街坊參與天姿作圍的工作,有別於一般的義工,譬如參與制作鹹蛋每小時可賺取10元及「20時分」,時分和錢都可用來購買粽和購買有機菜。而阿燕認為,在此可以自己做主,提出的意見,可以實行,感覺好玩又開心。
除了做粽外,組織還會定期釀漬食物,譬如蒜頭豆豉辣椒醬,用本地陳皮豆豉和小店的蒜頭。未來他們計劃自制製造XO醬和推行涼茶媽媽計劃,讓懂得搭配生草藥的媽媽,善用自己的知識做涼茶,師奶智慧也用得其所。
醃鹹蛋食譜(歡迎下載)
天姿作圍:https://www.facebook.com/tinshuiwaiorganic/
可於6月5日前訂購鹹肉粽:手工鹹肉粽(220克)訂購價每隻$45會員價:$25+20時分電話:3482 0622(縈 / 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