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魚藏雪卡毒煮極冇用 嚴重可致命!預防4招 4部分不能吃
台灣石斑魚肥碩,贏得老饕喜愛,不過,主要魚種為龍虎斑,這讓日本人憂慮其安全性,擔心龍虎斑在岩礁成長時會吃下藻類,造成石斑體內帶有藻毒,引發可能致人於死的「雪卡毒素」(Ciguatoxin)。
台灣食藥署表示, 「雪卡毒素」存在於魚類內臟中,尤其是肝臟,因無色無味且耐高溫,即使高溫烹煮,也無法去除毒素。
相關文章:食物中毒|6旬漢飲竹筍汁氣喘心悸嚴重可致命!6款食物不可生吃👇👇
台灣近10年發生4宗個案 有3宗是吃雙斑笛鯛引起
「雪卡毒素」(Ciguatoxin)為熱帶海魚天然毒素,為全球常見的海產中毒,共有400多種魚類可能蓄積「雪卡毒素」,當中包括了東星斑、老虎斑、蘇眉、紅鰽等珊瑚魚。
台灣四周具有豐富的珊瑚礁藻類及魚種資源,與「雪卡毒素」中毒事件相關的珊瑚礁魚種眾多,包括,單斑笛鯛、雙斑笛鯛、星鱠及老虎斑等。台灣食藥署統計,近10年來共發生4宗「雪卡毒素」中毒案例,分別在2013年1宗、2014年2宗、2019年1宗,共計13人受到影響,其中3宗中毒事件與雙斑笛鯛有關。
食物中毒常見4大物質(按圖👇👇👇)
相關文章:食物安全|5至9月食物中毒高峰期!拆解4大元兇營養師5招防病毒
台灣食藥署表示,全球暖化,海洋溫度上升,促使有害藻類增生,以「甘比亞藻」(Gambierdiscus spp.)和「福氏甲藻」(Fukuyoa spp.)為主,這些藻類產生「雪卡毒素」,當藻食性魚類食用藻類後,再被肉食性魚類攝食,如果人類又吃了含有「雪卡毒素」的魚,透過一連串的食物鏈,就可能導致中毒。
每年3至4月份是海魚生殖季節,魚類增加進食,體內聚集的「雪卡毒素」漸多。該毒素常存在於魚類內臟中,尤其是肝臟,因結構穩定性高,無色無味且耐高溫,高溫烹煮也無法去除毒素,再者,食用前也難以察覺,因為無法從魚的外觀或氣味判斷是否含有毒素。
保存食物10大原則(按圖👇👇👇)
相關文章:食物中毒高峰期快到!醫揭保存食物10大原則 冬菇現1情況要快掉!
預防雪卡毒素中毒 台灣食藥署提4大建議方法
「雪卡毒素」中毒的潛伏期較長,12小時內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瀉、低血壓、心搏過緩、感溫異常、頭痛及頭暈等症狀,少數病患甚至引發癲癇,該症狀可能持續數周、數月、數年。至於如何預防「雪卡毒素」中毒?台灣食藥署提供4大方法
1. 避免食用不明來源、不知名的魚類及水產品。
2. 避免食用珊瑚礁魚種的頭、魚皮、內臟和卵。
3. 購買魚類及水產品時應選擇信譽良好的供應商,並避免購買重量超過3公斤的大型珊瑚礁魚種。
4. 食用後若舌頭感覺異味或有麻痺感,即停止食用。
相關文章:80多歲夫婦吃隔夜蛋炒飯致多重器官衰竭1死1傷!疑冷藏過程受污染👇👇👇
雪卡毒素為脂溶性物質,台灣毒物權威教授顏宗海表示,脂溶性毒物需經過腸胃道由糞便排出,建議多吃竹筍、番薯葉,以及橘子、奇異果、鳳梨、柚子等含有高纖維的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