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方法|中醫4招解暑吃生薑解濕暖脾胃 推介四神湯 喝凍飲超錯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更新:

來自台灣的中醫師邵禹豪表示,人體會因環境的變化而感到不適,在潮濕的環境下,許多人會因此感到身體疲勞。面對濕熱天氣,他分享可以做4件事,除了適度流汗、注意室內外溫差,也要避免喝冰飲。

濕重疲勞 筋骨痠痛

邵禹豪在Facebook專頁「中醫師邵禹豪.阿豪醫師」發文指出,連日陰雨導致環境潮濕,身體難以排除水氣,導致體內濕氣加重、循環變差之下,「疲勞」便是常見症狀之一,而「頭暈、頭脹」則是濕氣聚於頭部的表現,若濕氣聚於筋骨,則可能感到「痠痛」。

邵禹豪建議,這個節氣很適合吃四神湯,能透過調理脾胃化除濕氣,若是體質偏寒者,也可以吃點生薑,溫暖脾胃、化解水濕,但這種時候不適合單吃人參,很容易化熱上火

相關文章:夏天消暑|綠葉菜比雪糕啤酒更消暑!5個解暑智慧吃辣散熱更快

+10

面對近日濕濕熱熱的天氣,邵禹豪分享可以做「4件事」:

1. 避免冰冷的飲料

夏天會將身體的氣血帶至表層,導致內部狀態相對偏弱,若毫無限制地攝取冷飲或冷食,對脾胃的負擔會非常巨大,並直接導致脾胃無法處理體內濕氣。

2. 適度地流汗

流汗的方式與選擇很多,比方運動、泡澡等等,都是不錯的方式,透過排汗也能夠排除水氣,並間接加強體內循環,但要注意,大量出汗後要攝取足夠的電解質與水分。

3. 按壓天樞、陰陵泉、太白穴

這三穴是脾胃的重要穴位,「天樞」位在肚臍旁開三指寬處,能夠理氣化濕;「陰陵泉」位在內側膝蓋下方,也是健脾化濕的重要穴位;「太白」在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大趾和腳掌交界處),能治濕氣、甚至有升提脾氣的功能。

4. 室內外溫差大可帶件防風薄外套

相較於冬天的室內外溫差,夏季的溫差其實也非常驚人,尤其動輒35度的高溫,室內又是25度以下的環境,這樣的溫度差對於人體的調節壓力很大,若適應不良,便可能出現倦怠頭暈,甚至腸胃不適的陰暑症狀。

飲冰水易腹瀉脹氣 去頭部濕氣靠辛溫藥材

邵禹豪補充,濕濕的天氣容易感到頭昏眼花,精神也比較難以集中,尤其戶外濕熱與室內涼爽的環境交替,就如同把人體「冰鎮」住,熱氣和水氣會被鎖在體內難以散出,如果濕氣累積在頭部,便容易頭暈、頭脹痛、疲勞,甚至會產生鼻塞、打噴嚏等症狀。

這時,可以透過辛溫發散的藥材、將被封印的肌膚表層打開,產生正常的汗液調節,便能有效除去頭部濕氣。此外,若長期喝冰涼飲料與生冷食物,對脾胃會造成巨大壓力,產生消化不良、腹瀉、脹氣等症狀,這時則能透過具芳香性的藥物,促進脾胃機能、化解濕氣;具有寒濕體質的患者,則適合透過較強溫性的藥材,補益脾胃的陽氣。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消暑食品|去濕消腫營養師推8涼感食物 番茄降溫紓壓晚餐吃最好

+15

相關文章:銀髮飲食|青瓜竟是維他命C殺手?不宜未煮生吃 除非用這2種食法

+7

延伸閱讀: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攻陷嬰幼兒 2大醫學會攜手衛教宣導

夏日減肥前先做好準備!準備好各式工具 讓瘦身路更順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