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中大教授論文涉「自我抄襲」:問題只屬冰山一角

撰文:鄒崇銘
出版:更新:

中文大學和城市大學四名教授合寫的學術論文,被報章大篇幅報導有多處搬字過紙的情况,使用同一組原始數據亦未有註明,有明顯的「自我抄襲(self—plagiarism)」之嫌。事件令我想起不少大學生為了趕快畢業,每學期都會修讀過多科目,於是索性把功課「一稿兩投」,用一份功課來應付兩科、甚至更多科的要求——試問如此教授們又能接受嗎?

既然現時教授們立下「好榜樣」,則日後涉事學系的學生,大可更名正言順一稿多投或自我抄襲,彷彿只須不斷重複按「選取」和「貼上」鍵,學分自能袋袋平安,慳水慳力!

只屬問題冰山一角

在此或許只能說是涉事教授「不幸」,只因類似情況在大學矚目皆是,根本早已不是什麼新聞!隨便找個「多產」教授網頁上的著作目錄,當可發現「以打計」的學術論文,標題幾可肯定盡皆熟口熟面。又或一篇論文由五、六人齊齊署名,今次我做first author,下次輪到你來……如此又可一稿再投幾次。分別只在於有沒有註明已發表的資科來源而已。

大學早已變成學店,量產輸出畢業生的工廠,學生只為一紙文憑而非真正求學問——但難道教授們做研究,又真的是為了追求學問嗎?!就正如近日相關大學連國際排名也涉嫌「捽數」,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大學校方帶頭做假,教授們緊跟其步伐,學生們全面嚮應……再次應驗黃子華說的:《X檔案》也鮮有如此不可思議!

相關文章:【城大疑造假】看到學者們傾力演出 相信黃子華都甘拜下風

為何盡皆不吭一聲?

毋庸多加說明,當今大學和教授們為了追逐虛幻的所謂國際排名,以至教資會釐定資源分配的評核要求,無不拼命追趕狹義的出版指標,滿足以量化方式計算的學術水平;相反教學、行政以至社會效益等面向,一概可以置之不理。「捽數」只是現存畸型制度下,早已見怪不怪的普遍現象,是人盡皆知的潛規則——唯一令我感到不解的倒是,為何一眾尊貴的高級知識分子們,多年來都一直甘於為五斗米折腰,盡皆對扭曲人性的體制不吭一聲?

恰巧來自高教公民的夥伴,下周會在英國會見QS Intelligence Unit的主管Ben Sowter,討論QS世界大學排名對大學教育帶來的衝擊。且看始作俑者屆時又有什麼話說?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