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預算案|結構性財赤降臨? 問責官減薪有無幫助?(附投票)
【2024預算案/預算案/赤字/高官減薪】政府星期三(28日)發佈下年度《財政預算案》,預計本年度出現逾千億元赤字,加上去年也錄得1223億元赤字,連續兩年錄得逾千億財赤,為政府政財留下「大洞」,財政儲備截至去年底只剩6925億元,勉強可支撐政府一年支出。
不少意見指香港已面臨結構性財赤,收入跟不上開支增長速度,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能否提出方法扭轉局面備受關注。但他預早以顧及經濟發展為由否決了開徵多項新稅,議員也普遍明言本港現時沒有開徵新稅的條件,剩下的途徑只有節流。但政府開支中,那方面能有削減的空間呢?至於有人倡議問責官員減薪,又有沒有作用呢?
政府早已在節流方面做工夫,早已宣布2024-25和2025-26兩個財政年度,每年各削減政府開支1%,騰出資源撥予新政策,以政府現時一年高達七千億開支,兩年只能省下百多億元支出,「杯水車薪」。而本年度預算案的五年中期預測,本預計政府在2024-2025即今年4月開展的新財政年度,便可扭虧為盈,錄得96億元盈餘,之後3年也是盈餘預算。
但陳茂波今年1月已坦言,原先預計本年度的544億赤字肯定「估錯」,更預告本年度赤字達千億元,政府綜合帳目扭虧為盈的時間表也要推遲。
至於本來在2025-26年度,政府經營盈餘也重回正數的時間表,會否同時推遲,陳茂波未有言明。經營盈餘連續見紅,是已代表香港響起結構性財赤的警號?
開源難,節流似成改善政府財政的不二之選。審視政府近年的開支變化,可發現有持續上升之趨,以本年度為例,政府總開支逾7000億元,當中5602億屬經常開支,較前一個年度上升3.3%,若與2018年度疫情前比較,政府經常開支以6.8%趨勢增長率上升。而疫情期間實行多個逆周期措施刺激經濟,導致非經常性開支大幅增加,政府總開支於2020年度更達破記錄的高逾8160億元。
福利、教育及衞生開支逐年升
要達至有效節流改善財政狀況,須由經常開支著手。而政府十個主要開支範疇中,本財政年度社福經常開支最高,達一千二百多億元,當中七成屬綜緩金和公共福利金的開支;同時也是佔政府經常開支比例最高的範疇,比率達21.6%。
社福經常開支是在2022-2023年度才超越衞生開支,成為開支最大的板塊。社福經常開支在疫情前的2018-19年度,仍只是不足800億元,即本年度的經常開支較當時上升五成,而若與回歸時的1997-98年度的不足200億相比,福利經常開支上升5倍。
至於本年度第二大經常開支範疇的衞生支出,達1044億元,佔政府總經常開支18.6%,而與疫情前的2018-19年度比較,當時的衞生經常開支為725億元,也上升44%,若與九七年的260億元相比,則上升近3倍。
第三大開支範疇則2020-21年度以前,一直高踞政府經常開支居首的教育開支,本年度的預算經常開支為1040億元,而疫情前的2018-19年度為855億元,上升幅度為22%;與97-98年的373億元相比,上升1.7倍。而教育開支同樣在政府總經常開支佔18.6%。
單是這三大開支項目已佔政府經常開支總額59%。而特區政府的總開支,也由回歸時的1944億,增至本年度的7610億元,升幅接近3倍。但同期的政府總收入增長只有1.28倍,收入增幅追不上開支增長速度相當明顯。
因此,若只是靠問責官員減薪,作用似乎不大,若全體十八萬公務員減薪,以2022-23年度數據,開支為1491億元,佔政府經營開支21.61%。但減薪可能打擊公務員的士氣,還有要考慮的是會否引發漣漪效應,私人機構有樣學樣?
社福開支佔比大 洪雯:節流空間大
一向從事政策研究的立法會選委界議員洪雯直言,政府開支節流空間很大。
部分措施坦白而言就係亂使錢,特別是社會福利開支膨脹驚人,並非用得其所,雖則不少人站在道德高地屢次呼籲政府增加各項福利,但她質疑是否真的有好處?
她指,扶貧不代表用納稅人收入向基層派錢,每項措施實行均需謹慎。
社會福利開支在政府經常開支預算所佔比最大,當中七成屬綜援等社會保障支出。她認為,很多健全人士本可以投入勞動市場,惟過度依賴福利而未能自立,舉例英國諾丁漢早前破產正正因為福利開支過高,對兒童、弱勢社群、無家可歸者提供個樣福利,龐大的社會福利開支導致諾丁漢市破產,最終「爛攤子」需要國家收拾,除基本福利外所有福利措施均停止,城市亦不知何時才能復常。
倡急症室增加收費 跨境醫療服務要檢討
衛生開支從1997/98財政年度至今已經上升302%,本年度經常開支預算突破一千億水平。洪雯指本地而言,急症室要增加費用避免被濫用,跨境醫療服務帶來龐大財政負擔,故更要謹慎。她表示,到內地生活的港人大部分非基層,將香港醫療福利拓展至內地只會令本身靠自己解決的問題,轉為香港政府更多的財政負擔。
公屋財政如無底洞 資源嚴重傾斜導致有人躺平
雖然,房屋的經常開支佔政府總開支0.1%,但洪雯認為公屋政策也需要全盤檢視。她解釋以公屋免租為例,認為公屋租金在市民收入的佔比,相比正在供樓的市民已經很低,部分人住公屋已經是「終身福利」,社會明白要扶助基層,惟夾心夾層會覺得「不如住公屋」,結果造成勞動力參與率降低。
她續指,而政府在興建公屋單位上仍在「追落後」,形容公屋財政如無底洞,政府甚至要動用大筆公帑騰出土地興建公屋,惟市民跟隨資源走,嚴重向公屋傾斜會導致很多人「躺平」輪候公屋。
她續稱,市民當然期望「派糖」,惟資源運用在該用的地方才可以有深遠影響,作為負責任的角色,政府是時候停止「亂使錢」,否則難以實現《基本法》提及的謹慎理財。
陳仲尼:著重節流 促部門減開編外職位
民建聯財經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陳仲尼認為如今開源很難,短期內可以發債紓緩財政壓力,但「債始終要還」,屆時亦會對財政造成負擔。他也贊同由節流著手,一方面固然要維持基層市民的安全網需要,亦明白部分福利已經成為慣例,政治上或許未必「收得返」,但要維持收支平衡,「減糖」是勢在必行。
此外,他促請政府研究部門開支減少1%後,是否有空間繼續再減1%甚至2%。對於政府屢次到立法會申請開設編外職位,陳仲尼稱雖則政府承諾不會開設新公務員職位,但「編外職位都係要使錢,不是免費」,部門始終要架構重組、優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