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真能「搞活」香港經濟? 政府內部有「異見」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13日)在網誌稱要在短期內與業界合力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據悉一切屬初步構思階段,有指若屬短期模式,可參考「開心香港」的市集安排。不過,政府內部不乏「異見」質疑夜市對提振經濟的成效?會否進一步打擊食肆市道?

陳茂波稱短期內與業界辦夜市搞活經濟。(梁鵬威攝)

陳茂波在網誌中指,雖然訪港旅客數字正在快速恢復,但仍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旅發局調查顯示,內地旅客的消費習慣有所改變,以購物作為主要來港目的的比例,較疫情前有所下降。然而,新的模式、新的轉變也帶來新的機遇。不少旅客,特別是年輕遊客群體,他們來港旅遊的目的更多為參與文化、藝術和展覽活動,或者觀賞大型演唱會等。

首要確定夜市「內容」 避免搶客

旅客消費模式轉變,加上港人疫後北上消費成風,到底怎樣的夜市最有效能把客人引進來又能留住本地客人呢?政府內部對夜市成效抱有疑問也大有人在。他們認為首先要釐清夜市到底有甚麼吸客的「內容」,是否類似內地或台灣夜市以食為主?抑或是販售特色貨品或手作產品,抑或食與買的結合?又如何與能市面上現有的選擇有所不同,以免倒過來與市場爭生意,抑或夜市還有其他獨特性,足夠成功吸引市民和旅客入場「做大個餅」呢?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飲食業的經營。業界指疫心情後,隨著港人北上消費及減少夜生活,食肆晚市生意大跌三成,夜市如何能達至搞活消費但不搶走食肆生意,大家一同得益?而經營夜市的成本料必低於一般有固定舖位的食肆低,若夜市進一步搶去食肆生意,又應如何處理?

第三場開心香港美食市集6月3日於觀塘海濱舉行,今次市集主題為美酒佳餚以及亞洲美食。(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若屬短期措施可參考「開心香港」市集

若「夜市」是短期刺激經濟措施,預料可參考類似之前「開心香港」的市集活動,在指定地點、有特定主題如華夏美食,現場有表演和兒童遊戲區。至於販售食物也是以較簡單的方法製作。

但夜市的選址可能較困難。「開心香港」市集先後於會展、沙田公園露天劇場、觀塘海濱「VESSEL發現號」舉行,皆屬有「人氣」也有交通配套的地點,但上述地點又是否能長期舉辦夜市呢?

若是其他選址,如位置偏遠,可能要涉及特別交通運輸安排,吸引力可能折扣。但若太近民居,可能帶來其他問題,以過去旺角行人專區為例,因人流聚集,對附近居民生活帶來噪音等滋擾,短期夜市,相信居民還可以容忍,若是長期持續,居民又是否會接受?

旺角行人專區引致的嘈音問題,必須引以為鑑。(網上圖片)

流動小販牌照政策何去何從?

若果是長遠政策,更可能涉及部分現行政策的改變。假設夜市以食作招徠,又以內地或台灣的夜市為藍本,可能要提供更多現煮現買的熟食,此舉涉及到流動小販牌照政策的更迭。

本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已在一般情況下不再簽發新的流動小販牌照,目的正為逐步淘汰流動小販,若屬長遠政策,那麼又應否重推牌照呢?

夜市的「內容」也將決定要參與的政府部門,初步相信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民政事務局、環境局與轄下的食物環境衞生署、警方和運輸及物流局,甚至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和發展局也要牽涉其中。如此規模跨部門協作,又是否需要由司長或副司長級別作統籌領導?

還有,是夜市到底是一項旅遊策略抑或是經濟發展政策?因為,政策的定位不止關係到負責的政策局,可能令政策內容有差異,政府高層有必要先思考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