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加入RCEP在望? 前商經局長蘇錦樑分析哪個行業最受惠
特首李家超出訪東盟三國包括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每一站的總結均指對方領導人支持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本港有商界更期望今年能成事,任內參與本港與東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蘇錦樑分析,若香港順利加入RCEP,除專業服務業外,食品加工業和轉口貿易都可受惠。
目前,RCEP成員當中,除日、韓外,香港均已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為何仍致力加入RCEP?。他以一個生動比喻作解釋:「可以個別單對單約吃飯,但人家十五個成員開PARTY(派對),香港冇份。」他指若加入RCEP,甚至可催生更多「香港製造」產品。
東盟十國包括文萊、柬埔寨、印尼、老撾、馬來西亞、 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 越南。根據工業貿易署資料,2022 年 ,東盟為本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貨物貿易總額達12,944 億港元 、2021年本港第五大服務貿易夥伴,服務貿易總額達 1,011 億港元 。截至2021 年底,東盟為香港的第三大向外直接投資目的地,有關投資存量為 5,999 億港元。 東盟同時為香港的第六大外來直接投資來源地,有關投資存量為 5,239 億 港 元 。
2008年6月,蘇錦樑獲委任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2011年6月28日接替因病辭職的劉吳惠蘭,擔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至2017年6月底。蘇錦樑接受《香港01》訪問時解釋,政府和商界熱切期望加入RCEP,因它較雙邊自貿協議能帶來更大的通關便利、知識產權保障,且涵蓋環境保護、電子商貿等新經濟發展趨勢。
他解釋,RCEP協議,個別成員經濟體可向其他成員經濟體購入原材料,只要進行符合指定比例的實質加工工序,即可視作本地生產,以優惠稅率出口至協議內的各經濟體。
食品加工、轉口貿易有更大發展機會
他舉例,香港食品加工業,七成出口到東盟國家,加入RCEP後,可以有更大發展;又例如製衣業,本港可經由大灣區輸入產品加工,然後便可以香港製造名義出口至RCEP其他經濟體。他指,港商現時若要享有RCEP優惠,要把生產基地設於RCEP成員經濟體,如香港也成為RCEP一員,一些生產線也許能重回香港。
此外,香港的轉口貿易也會因此得益,因為進出口商在報關等各方面享有更大彈性。
根據統計處最新數據,本港6月外貿數據持續下滑,出口按年跌11.4%,連跌14個月;進口跌12.3%,連跌12個月,兩者跌幅都比5月收窄超過4個百分點。上月有形貿易逆差566億元。上半年出口按年跌15.5%,進口跌13.2%,有形貿易逆差2316億元。單計第2季,出口按季微升0.4%,進口跌0.7%。
政府發言人表示,外圍環境疲弱,上月出口進一步下跌,輸往內地、美國及歐盟的出口都減少,輸往大部分其他主要亞洲市場的出口仍跌。至於上半年對內地出口跌逾19%,對新加坡及日本亦跌23.5%及24%。
香港與國家早於2003年簽定的《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CEPA)。協議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經濟技術合作。其中,貨物貿易訂明所有符合《安排》原產地標準並附有原產地證書的香港原產貨物,進口內地享零關稅優惠 。本港服務提供者在多個領域有優惠待遇進入內也市場,又簽署多項專業資格互認及 考試科目相互豁免的協議或安排 。
回首當年與多國的自貿協定談判,他承認過程阻力不少,其中一個關鍵是香港作為自由港,其他國家自然會問為何還需與香港簽訂自貿協議?反正他們的貨品出口至香港也免關稅。
以香港與新西蘭的商討為例,早於2001年兩地已就締結自由貿易協定展開接觸,但翌年即暫緩談判,至2009年才恢復談判,2010 年3月9日簽訂《 中國香港與新西蘭緊密經貿合作協定》,翌年元旦日生效。 該協定也是香港與外地經濟體系訂立的首份自由貿易協定,亦是繼CEPA後,本港的第二份自由貿易協定 。
香港與東盟於2014年7月展開自由貿易協定及《 投資協定》談判。經過十輪談判,於2017年9月宣布完成談判 ,同年11月12日達成《 自貿協定》和《投資協定》。兩份協定於2021年2月12日全面生效。
香港與澳洲於2017年5月展開自由貿易協定及《 投資協定》談判,2018年11月完成。2019 年3月26日簽訂協定,2020年1月17日生效。
RCEP由東盟十國與中國、澳洲、新西蘭、日本和南韓組成,人口合計達22億,協議在2022年1月1日生效,RCEP取代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議。港府亦在RCEP生效後,向東盟秘書長辦公室正式申請加入RCEP,至今已有一年半時間。
雖然特首李家超總結東盟三國之行時,均表示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均支持香港加入RCEP,李又稱與東盟秘書長高金洪博士建立良好溝通,但成功加入RCEP需要各成員國同意。有本地商界曾期望今年內成事,但卸任後仍關注RCEP進展的蘇錦樑則預料,談判或者需要更長時間,但相信國家會發揮影響力助力香港加入R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