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會通過釋放勞動力議案 議員促推措施便利婦女、少數族裔就業

撰文:馮子健 李宇婷
出版:更新:

雖政府提出輸入外勞計劃,但本港勞動力仍有不足。立法會今日(29日)通過「推動釋放潛在勞動力」無約束力議員議案,促請政府在爭議聲下批准輸入外勞的同時,同樣要積極釋放本地勞動力,否則只會不斷持續輸入外勞。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稱,本地勞動力不斷下降,2023年首季勞動人口為345萬人,較2022年第二季下跌10萬人,政府會協助、鼓勵市民投入勞動市場。他又指,勞福局將展開新一輪人力資源推算,將推算期縮短至5年,適時反映人力和經濟趨勢,並改良推算方法,使用大數據分析資料,並按選定的策略性經濟行業,深入分析,預計2025年初公布報告。

周小松促仿效外國設《公平工作法》

提出原動議的勞聯立法會議員周小松稱,本港的婦女勞動人口比例為48.3%,較新加坡的63.4%、澳洲的62.6%、加拿大的61.6%為低。他指雖然勞動人口比例難以直接比較,但港府要取長補短。他又稱有10萬非從事經濟活動人士稱,如有合適工作會投入勞動市場,但要有彈性工作時間安排。

對此,他希望港府參考外國的《公平工作法》,即懷孕、傷殘人士可要求彈性工時,冀港府研究立法可行性。他又稱,現時60至64歲的提早退休人士有約20萬人,希望政府研究如何繼續聘用相關人士,並指公務員申請延期退休都出現困難。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稱,本港2023年第一季勞動人口參與率為57.9%,較2017年下降3%,現時青年仍非常響往就讀大學,出現勞動力傾斜某些行業的問題,雖政府推出應用學科,但主流仍是就讀大學。

蘇長荣發言期間一直喘氣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蘇長荣發言時不停喘氣,中途要喝水緩和。他稱過去3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20萬,當中60%是高技術水平人士,希望加大支持非本地畢業生於本港就業,認為極具可操作性。他指,非本地畢業生在港逗留數字逐年下降,政府對數字萎縮原因沒有備存數字,直言不能理解,質疑政府作為失效。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蘇長荣發言時不停喘氣,途中亦需要喝水緩和。(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香港01》向蘇長荣喘氣問題作查詢,蘇指早上於政府總部與團體有活動,誤判周小松發言時間會更長,需要趕回立法會發言,期間奔跑數分鐘,到會議廳時未有時間緩衝隨即就需要發言,故發言期間未能立即調整呼吸。

郭偉强促效仿內地設「媽媽崗」

工聯會勞工界立法會議員郭偉强稱,提升婦女勞動力十分重要,希望效仿內地設「媽媽崗」,即為照顧家庭的媽媽特設崗位,工作時間較為靈活,讓婦女照顧家庭之餘,亦可貢獻勞動力。

工聯會勞工界立法會議員郭偉强稱,提升婦女勞動力十分重要,希望效仿內地設「媽媽崗」。(梁鵬威攝)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梁子穎提出修正案,提及調高申請公共租住房屋、居者有其屋計劃及公共福利金計劃的入息上限,讓申請人無須因為有關限額而放棄就業。立法會議員謝偉銓發認為,相關問題複雜,不應就議案辯論倉促作出決定,表明反對梁的修正案。最終,此修正案亦遭否決。

而民建聯議員陳仲尼指,單引入外勞只能解燃眉之急,要解決人手荒要擴大人手基數包括改變青年人炒散的心態等,透過完整的專教育和進級階梯,「等打工仔從心底裏面由衷講我真係好鍾意翻工」,從量到質提升本地勞動力。

自由黨選委界議員李鎮強提到,不少人離開香港,家庭結構改變,政府除深思如何培養本地人才外,亦要考慮釋放潛在勞動力。現時社會講求生活工作平衡,不少年青人選擇做自由工作者,亦有為符合公屋申請要求而打散工等,都被界定為潛在勞動人口。

李鎮強:加強對婦女與少數族裔就業支援

他又指,不少基層女性曾工作,估計因照顧子女而放棄打工,政府必需要提供針對性支援,包括增加課餘托管服務等。至於少數族裔,他們主要面對文化共融和語言阻礙,現時主要從事外賣平台送遞或地盤工作,可選擇工種不多,建議政府針對性提供獎勵網上學習誘因,幫助他們學習廣東話等。

自由黨議員邵家輝指,補充人力不外乎培訓本地人力和輸入外勞,他亦認同加強托兒和安老服務,有助釋放婦女勞動力,及提供語言學習上的支援,協助少數族裔。

選委會界別議員尚海龍指,釋放潛在勞動力是香港實現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認為香港政府可借鏡其他國家包括新加坡等的經驗,幫助市民盡快就業。

吳永嘉:事事靠內地  令人感覺香港是長不大的孩子

不過,經民聯立法會議員吳永嘉稱,最近香港有風氣是專才不足、內地輸入;勞工不足、內地輸入;學生不足、內地輸入,本地有問題永遠不自行解決,事事靠內地,會令人覺得香港是「攤大手板,長不大的孩子」。他指香港營商排名領先不是必然,如果誇大勞工短缺問題,亦會妨礙外商在港投資的意欲。

何君堯:所謂未釋放勞動力實指「老、殘」人士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指動議有偽命題,現時香港是「有工冇人做」,所謂需要釋放潛在勞動力,實指「老、殘」人士,強調並非不讓婦女投入勞動力,認為議案捉錯用神。

他指香港面臨三個問題,第一是富裕城市,市民「食飽當然不想做」,認為有人「食得飽過頭」。第二是不生育,形容「唔生仔、寧願玩狗仔」導致人口老化。第三,是每個人都有外傭,每個人都有人「湊」。他指香港是移民城市、難民城市,需要人力就引入,認為討論「釋放潛力,講多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