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外勞|黃偉綸預計2027年欠4萬技術勞工 會加強本地培訓
政府上周宣布將於多個行業輸入外勞,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今日(20日)於人力事務委員會重申輸入外勞的必要性,但強調外勞並非唯一補充勞動力的方法,仍會培訓本地勞工以填補空缺。有議員關注輸入外勞的成效、時限以及對本地勞工的影響。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指,是次計劃務實並具針對性,勞動人口的流失是不爭事實,不能任由人力不足問題阻礙香港疫後復甦。不過他仍強調輸入勞工並非唯一選項,不會單靠外勞補充所有職位空缺。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提到,未來4年建造業技術工人和技術人員會出現顯着短缺,預計技術工人短缺人數將由2023年的1.5萬人增加至2027年的4萬人。黃偉綸則指,建造業外勞的1.2萬個名額僅佔預計短缺人數的一部份,亦期望餘下空缺能由本地勞工填補,因此會加強本地勞工就業培訓。
勞顧會審視每個個案 僱主需培訓本地人
對於放寛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工種輸入外勞兩年,黃偉綸強調每一個申請仍會經過勞顧會的考慮,僱主亦須證明其無法透過本地人手填補空缺才可以,勞工處亦會嚴格把關。
保障本地工人方面,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僱員再培訓局的津貼會由現時每月5,800元增至8,000元,亦會要求建造業僱主申請外勞時,要同時提供不少於獲批輸入配額的10%作為本地勞工額外培訓名額,航空業界僱主則須就每名輸入勞工向機管局繳交每月400元的款項,將用作補貼本地員工交通費用。
指單純以KPI評價外勞成效不實際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永光指是次計劃目標欠缺具體表現指標,關注輸入外勞如何加快業界發展。黃偉綸回應指,職效指標(KPI)影響因素複雜,單純以指標評價輸入外勞成效不太實際,但強調輸入外勞一定能提速、提效及提量。他亦提到早前有院舍利用「陰陽合同」剋扣外勞部份薪金,關注當局會否有相關措施保障外勞,孫玉菡回應指,工資以銀行轉帳發放,不能以現金派發,而外勞來港後8星期內亦須參加簡介會,以了解有關權益及法律保障。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則關注輸入外勞的時限,黃偉綸回應指,現時業界對人手的需求明確,若只輸入短時間是不切實際,但提到26個工種輸入外勞的項目會於兩年後檢討,亦會每半年向勞顧會匯報。黃國又指,部份低薪行業如小巴司機及機場地勤亦會輸入外勞,可能進一步會壓低本地勞工薪酬,認為當局應否優先調整薪酬再考慮外勞,並建議為本地勞工設最低工資保障。黃偉綸則表示,調整最低工資並非現時政府需求。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建議將失業率、勞動人口、工資水平等數據分開為本地及外勞,從而更準確觀察輸入外勞對本地勞動市場的衝擊。黃偉綸稱將與統計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