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地物流商戶難覓地搬遷面臨結業 要求先安置後收地
政府預計1600公頃棕地中,有一半會被收回用作重新發展,惟當中不少土地屬物流業用地,有受影響用戶表明難以自行覓地搬遷,面臨結業危機,要求當局「先安置,後收地」。
航運交通界立法會議員易志明今日(7日)率領物流業界代表召開記者會,促請政府為業界尋找替代土地、暫緩收地計劃,訂立中長期物流政策及發展藍圖。
按政府計劃,明年展開第二期較大規模收地行動,易志明强調,物流業為本港經濟支柱行業之一,物流鏈一旦斷裂便難以重建,當局不能只靠賠償解決問題,促請當局盡量延期收地,並物色土地供業界搬遷。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也強調,政府積極覓地建屋之餘,不能忽略就業問題,「你比間屋佢,唔通佢日日喺屋企?」
業界代表、貨櫃車主聯會主席林海達表示,近年高增值貨品倉儲需求急增,導致葵青一帶貨倉租金急升,傳統物流貨倉業只能搬遷到新界棕地,以降低成本維持競爭力。他估計,葵青區貨倉的租金為棕地的2.6倍,若營運者被迫離開棕地,將難以生存。
海航物流程志偉亦說,大型倉庫面積可達10幾萬尺,倉庫物流作業者要另覓替代土地非常因難,且相關物流業及倉庫須倚靠相關陸路過關口岸及碼頭機場配合才能生存,要求暫緩洪水橋及厦村收地計劃。
潤信物流管理楊兆麟則指,政府通知棕地業務經營者須於 2023 年至2024 年中相繼遷出,但首批可作安置用途的多層工廈最快2027年才推出,未能與部分棕地作業者運作接軌。他對政府沒有提供措施協助業界,業界只能靠自己另覓土地搬遷,感到失望和不滿,建議部分地方按先後次序收回,讓經營者具備足夠時間重置業務並繼續經營。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強調,政府要提供一站式支援,建議納入一換一政策,檢視和開拓綠化地及荒廢農地作支援,指本港現有16,000公頃綠化地,只須撥出一成,便能安置所有物流棕地作業者。自由黨李鎮強也建議,當局可利用北部都會區或交椅洲人工島建立物流產業園,達至「先安置,後收地」,保障業界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