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諸事町︱江玉歡批政府漠視安全 石屎橋「是但」加高致人墮橋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今日在社交網站批評,路政署不顧居民意見,將流浮山一條石屎橋上加高,解決不到居民原先的問題之餘,更導致曾有村民因此墮橋,形容當局「是但起當做咗」,漠視居民安全。

江玉歡以「得物無所用」為題,指出流浮山上下白泥兩條村受雨季洪水困擾幾十年,每年雨季和颱風季節,兩村交接的大水坑淤塞問題,對村民造成嚴重威脅。「每逢洪水駕臨,兩村的唯一連接橋及出村的通道便被完全淹沒,經多番折騰,政府路政署幾年前起了一道石屎橋,可惜橋躉的幾個水口很細,卡住樹枝垃圾,遇到大雨洪水,橋反而令水位升高,水向兩條村直湧。」

於是村民向政府建議建一條簡單的橋,取代石屎橋。江玉歡指:「怎知路政一意孤行,竟然花千萬在原有的石屎橋上加高,像個玩特技的高台,橋兩邊的圍欄比玩具更兒戲。曾經因此有村民墮橋。」當地村民戲稱該橋為「劣橋」,江玉歡今日在兩位村長邀請下到場視察:「車輪小巴經過時險象環生。兩村的村民屢次跟路政投訴不果,村民別無他法,向政府申請拆劣橋,自建安全橋也被拒。村民認為路政署一直漠視村民意見,忽略人命財產安全。有家歸不得。」

江玉歡指,現時已聯絡路政署,「親身了解為何會一次又一次出現這樣的劣質設計及施工,怎可以這樣亂花公帑,『是但起當做咗』。」

路政署:會進一步與村民協商

路政署回應指,相關路橋為橫跨鴨仔坑天然河道一段稱為「鴨仔坑橋」的稔灣路。「該條供車輛及行人使用的路橋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全長約15米,落成後相關部門將其交由本署負責維修保養。該橋由設置於河床上的混凝土結構支撐,混凝土結構共設有12條直徑600毫米的排水管讓河水通過。村民曾於2013年向政府反映,鴨仔坑橋經常於大雨期間被水淹浸令村民無法回家,各政府部門經商討後訂出改善方案,由本署於2014年在橋面加設400毫米的混凝土面板,以解決有關問題。惟及後曾因排水管被大雨期間沖至的樹枝、垃圾及雜物等阻塞,河水無法通過,導致鴨仔坑橋在橋面升高後再次被水淹浸。」

署方指,過去一直密切留意有關情況,積極採取相應的改善措施。「例如,本署已在2016年應村民要求,將橋面兩旁的欄杆更換為金屬護柱,以免一旦河水上漲至超過橋面高度時,欄杆或會被雜物阻塞而阻礙河水通過,導致河水溢出流向附近地勢較低的土地。本署亦在雨季期間加強巡查,並聯同渠務署定期進行河道及鴨仔坑橋清理工作,包括清理堆積物、樹枝及垃圾等,讓河水能暢通地流過鴨仔坑橋排水管。」

署方指,現時已展開稔灣路(北)改善工程的勘查研究及詳細設計工作,工程範圍包括上述路段。按照初步擬定的稔灣路(北)新走線,署方將在鴨仔坑橋現址的上游位置興建橋面高度較高的新路橋,取代現有的鴨仔坑橋,屆時鴨仔坑一帶的排水情況將會顯著改善。「考慮到村民的關注,本署今年4月將鴨仔坑橋舊有的混凝土面板更換成金屬支架連面板,讓大雨時突然上漲的河水,可同時經橋下的排水管,以及金屬面板與原有橋面之間的空間排走,減低河水溢出的風險。為了顧及行車安全,金屬支架的設計已考慮了路段承重力的需要,而金屬面板的斜度約為1:10,以符合相關的道路設計標準。更換面板工程完成至今,本署並未發現新建的鴨仔坑橋橋面曾被水淹浸,或河水因未能經排水管及金屬支架空間排走,而沿橋面湧向附近民居導致水浸。本署會繼續留意有關情況,並與村民保持緊密溝通。」

此外,署方亦因應村民關注新設計防止路段被水淹浸的成效,將新建橋面兩旁金屬欄杆的安裝延後至旱季進行,並暫時設置較輕型的膠欄杆以保障村民出入的安全。「本署會進一步與村民進行協商,務求儘快與其達成共識,早日完成安裝金屬欄杆。新橋面的建造費用約為一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