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23條」完成逐條審議 有議員爭議用字 立會或12.7恢復二讀
撰文:高諾恆
出版:更新:
立法會《2022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今日(21日)完成被坊間俗稱為「網絡23條」的逐條審議工作,草案將於11月25日提交内務委員會,目標在12月7日的立法會大會上恢復二讀。
管浩鳴質疑何不用「報導」 邱達根:以「制」代「製」
當局為引入科技中立的專有傳播權利、配合新傳播權利訂定相關侵權行為的刑事法律責任及免責範圍、增訂「安全港」條文等修訂《版權條例》,在草案委員會完成逐條審議。
審議期間並沒大爭論,議員就著一些條文「字眼」提出質疑。政府提出的修訂包括以「報道」取代「報導」,立法會議員管浩鳴質疑,為何要用「報道」,認為「報導」的用法已是約定俗成,不理解為何一定要修改,擔心公眾看不懂。政府官員解釋指,有關修訂是基於2014年法案委員會審議時,有議員提出「道」字比較中性,而「導」或有引導意思,教育局發出的香港小學學習詞表中亦收錄了「報道」。
立法會議員邱達根則提出,「複製」及「製衣」應改成「制」,「現在製造什麽也可以,不只是造衣服,修訂成沒有『衣』字的『制』,是否涵蓋意思更廣泛?」民建聯周浩鼎就要求當局二讀時增加篇幅解説。
翻查字典,「制」字有「克制」或「制度」的含意,而「製」字從「衣」,有「製造」之義;而在簡體字則劃一為「制」,沒有刻意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