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中華:中央重視港匯聚國際人才 陳茂波籲港人珍惜舉足輕重地位

撰文:文睿
出版:更新: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港澳辦前副主任鄧中華今(7日)出席有關大灣區研討會,提到香港未來四個發展方向,香港須協助中國開放和連接國際市場,並繼續吸引各行業的頂尖人才,積極參與大灣區發展:「中國改革開放前,便有大量香港人才投入內地市場。」他認為,中央將繼續視香港作為國際化人才的來源及培養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形容香港為「灣區龍頭城市」,寄語港人要把握舉足輕重的地位、自身優勢,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優勢互補、強強聯手。他強調除了在金融及創新,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及香港可發展成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以及中外文化交流藝術中心等。

鄧中華透過視像致辭,指中國是香港根本利益所在,中央全力支持香港保留自身優勢,為確保香港更有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鄧中華提出四大發展方向。首先,發揮制度優勢,香港的營商、貿易、物流、金融發展成功,「香港對協助中國開放和連接國際市場十分重要,而『十四五』規劃中,國家亦明確表明香港要制度性開放、深化, 透過法律法規調整,達至高層次開發, 推動大灣區的互聯互通。」

其次,發揮人才優勢,鄧中華期望香港未來可繼續吸引各行業的頂尖人才,匯聚灣區,扎根灣區,他強調,香港的人才過去在推動內地醫療、教育、貿易等方面發展功不可沒。發揮科技優勢、加強兩地合作是另外兩個發展方向,鄧中華提到中央正積極在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中心,而香港有「北部都會區」計劃,以「南金融、北科技」為目標,兩地發展方向不謀而合。

鄧寄語香港要保持自身優勢,引領大灣區高質量科技發展,更重要的是加強兩地科技、醫療、學術研究的交流和合作。他指今年是香港發展關鍵一年,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親臨香港,肯定和讚揚香港為中國作出獨特而重要付出,使中國可以「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廠商會倡新界北設「通關緩衝帶」

中華總商會會長袁武表示,香港作為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是區內最開放和最國際化的城市,加上「一國兩制」優勢,在推動大灣區建設擔當重要角色,期望香港在國家「雙循環」發展中發揮功能作用:「香港應進一步深化連接內地和國際的『超級聯繫人』功能,尤其在金融、創科和專業服務領域。」

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則認為,大灣區為香港科技和經濟發展帶來「養分」,為使大灣區可「茁壯成長」,建議政府在新界北設置「通關緩衝帶」,劃出特別產業合作區域,允許內地科研、工程和技術人員「無障礙」地往返深圳與其他合作區域:「這不單能突破本港人力資源的瓶頸,亦可推進港深兩地產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