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出席者多屬建制 李家超落區模式突顯兩不同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特首李家超上周六(20日)在荃灣官立中學舉行地區諮詢會,就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收集意見,邀請約百人出席。現場出席者大多數是地區組織代表,一些民主派背景的區議員,未有獲邀。
據了解,類似的落區諮詢活動會繼續進行,第二場諮詢會將於本周六(27日)舉行。有政界人士反映,現時政治環境下落區的安全系數已十分高,政府可以廣納更多不同政見人士的看法,避免太「清一色」。
施政報告組接受查詢時表示,今年《施政報告》合共約30場諮詢活動,已進行了約10場,包括周六的地區諮詢會(新界),餘下約20場主要是與不同界別代表的線上和實體諮詢會,亦有另一場地區諮詢會(港九)。特首及其他官員亦會走訪社區,市民可通過不同方式如電郵、社交媒體等發表意見。

出席發言者多具建制背景

在《施政報告》諮詢過程中,特首不時會在地區收集市民意見,例如去年《施政報告》,時任特首林鄭月娥先後在8月下旬及9月中旬,出席香港電台特備節目公眾諮詢會,以及到西九戲曲中心聆聽市民意見,兩場活動各有一百多人參與,一部份是透過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以隨機抽樣方式選出,一部份是透過全港十八區民政事務處提名邀請參加。另外,她亦曾出席香港青年聯會舉辦的諮詢會,聽取學生意見。

上周六的活動,則是李家超上任後首次公開就《施政報告》落區聽取意見,但出席者均是獲政府邀請,主要是各區分區委員會、滅罪委員會和防火委員會成員,以及一些個別界別的地區人士,大部份皆有建制背景,例如國民教育沙田區委員會主席黃貴有、荃葵青中學校長會主席曹達明、葵青區防火委員會副主席何啟華、新民黨將軍澳(北)分區委員會副主席陳志豪等。

最終發言者的背景亦頗為接近,首個環節20名發言者中,至少16人來自防火滅罪、分區等委員會,或建制派政團組織。李家超本人也承認,許多意見與政府想法幾乎一致:「其實有好多在座的意見,都同我喺其他場合所聽到嘅意見好類似,所以我係非常重視。」

荃灣區議會主席未有獲邀

首場諮詢會出席者,以新界地區人士為主,但荃灣區議會主席、屬民主派的陳琬琛表示未有獲邀。施政報告組其後回覆傳媒查詢時指,從討論過程可見,出席者熟悉社區,有效向政府反映地區關注和其優次。

陳琬琛向筆者表示,不排除政府所邀請的分區委員會、建制組織有其代表性,但按同樣邏輯,區議員更加不會沒有代表性,「我們區議員始終是市民選出來,我的選區有一萬多選民,五千多人投給我,我至少代表到這些市民吧?」他表示,有相當多民生議題可向特首反映意見,如稍後獲邀參與諮詢活動,會反映基層住屋問題、市民日常生活壓力、貧富懸殊、社區設施等方面的意見。

出席者陳志豪:諮詢會有代表性 不設「禁區」

有份出席前日活動的陳志豪向筆者表示,前日諮詢會已相當有代表性,討論時間十分充足,官方沒有設「禁區」,大家都開放、真誠地討論,官員都是聆聽為主,讓參與者盡可能發表意見,遇到不符事實的說法才會稍微回應一、兩句。他指據其了解,同類活動會繼續舉行,預料會有另一場讓新界地區人士出席的活動,另外港島、九龍亦會有類似諮詢會。

陳志豪又指,原則上同意諮詢會愈開放愈好,然而過去不同諮詢場合都曾經出現一些謾罵、秩序不穩的場面,因此政府先行選擇參加者的做法可以理解,但認為即使是這種形式,都不代表參加者是「擦鞋」,而是大家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希望政府改善施政。

柯創盛倡廣納更多不同聲音

觀塘區議會主席、民建聯柯創盛表示,暫時未收到相關活動的通知,如果有機會出席會主力關注房屋、土地發展、公私營合作、精簡發展程序等方面議題。他指經過2019年事件,可能政府官員對於公開諮詢活動會有不同看法,但認為經歷《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後,社會已恢復秩序,因此原則上同意政府可將諮詢範圍擴大,廣納不同背景以及政見人士的意見,香港始終是個多元的社會。

有區議員私下反映,民主派影響力雖然已大不如前,但他們的意見仍重要,希望政府往後能多吸納不同聲音。

李家超與律政司長林定國(右三)、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右一)和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右四)與市民交換意見。(政府新聞處)

率官員落區顯團隊精神

不過,有建制中人就認為,李家超今次落區方式較新穎,他率領多達12名司局長一同出席,包括三名司長,規格十分高,反映李家超政府重視與市民溝通,展示團隊精神。該人指,過往特首出席公眾諮詢會模式不一,上任特首林鄭月娥傾向「單人匹馬」,前特首梁振英則聯同幾名官員落區聽意見,最經典一次當數2013年財政司長曾俊華被示威者以雞蛋擲中。

另一點是討論模式,上周六的地區諮詢會分兩部分,首先由市民對不同政策範疇表達意見,第二部分分成4個小組,讓市民直接與官員交流,例如李家超聯同律政司長林定國、房屋局長何永賢與出席者在課室交流,聚焦討論個別議題,這種模式也是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