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新政府重提郊園建屋 推翻林鄭土地大辯論 高球場可翻案?
新政府視土地房屋問題為重中之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重提在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建屋,擬於大欖隧道西南面用地建公營房屋,提供3.5萬個單位,可縮短公屋輪候時間至5年內。
在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建屋,源於梁振英任特首期間的建議,當時政府委託房協研究兩個邊陲地帶建屋的可行性,其中一個便是大欖隧道附近,但林鄭月娥「土地大辯論」後由於支持度低而放棄,連原先的研究亦一併叫停。
政府換屆未夠一個月,陳茂波即推翻前朝決定,郊園邊陲建屋命運可謂「翻轉再翻轉」,有一直支持在大欖郊園邊陲起樓的「梁粉」認為,「遲到好過無到」,未來應更多開發郊園邊陲,增加房屋供應。但亦有人批評政府此舉顯示對民意的不重視,擔心按此邏輯,就連政府承諾局部收回的粉嶺高爾夫球場,未來發展都存在變數。
林鄭曾反駁:有咁易一早做咗啦
梁振英於2017年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委託房協就開發大欖及馬鞍山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做可行性研究,項目包括興建居屋和老人院舍。到林鄭月娥上任後,2018年啟動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最終在18個選項中選取8個優先選項,報告獲政府採納。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的選項,由於支持度較低遭到擱置,原先房協未完成的研究亦被叫停。
不過,「土地大辯論」諮詢過程受到建制派詬病,例如問卷形式被指似「點心紙」,市民無從了解各選項的實際情況及優劣,結果有欠科學,因此建制內部一直醞釀推翻「土地大辯論」部份結果。
至去年4、5月起,梁振英重提在大欖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建屋,稱只需用70公頃土地就能提供2萬5千個實用面積500呎的居屋單位。林鄭月娥其後隔空反駁指,開發郊園邊陲,程序上比其他土地更難,「如果郊野公園或郊野公園邊陲咁有吸引力,應該一早做咗啦」,更稱房協的研究工作本身亦無從入手,叫停是「德政」。
如今新政府上任未足一個月,口徑即有變化。須知道,陳茂波早在梁振英政府中,已先後擔任發展局局長及財政司司長,歷仕三朝,對政府覓地、房屋政策有豐富經驗,這些政策上的「輕口風」,不可能毫無根據。李家超上任後,銳意加快建屋速度及土地開發,成立「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更新政府工作計劃,重新考慮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很可能是「新人事、新作風」下的其中一項政策轉向。
林健鋒歡迎:顯示政府有新思維
經民聯副主席、行政會議成員林健鋒歡迎財爺建議,認為這反映新政府的新思維。他指,過去幾年本港的房屋供應緊張,加上政府早年沒有積極將生地轉化為熟地,令香港未來的土地房屋供應面臨艱巨挑戰,個人一直要求政府研究發展綠化地帶,開拓土地資源。他強調,這並非指一些具有高保育價值的郊野公園,而是鄰近市區、現時多為荒廢狀態的低價值綠化地帶。
他提到,過往「見縫插針」式規劃引起不少問題,將來規劃「北部都會區」時,應為發展土地房屋拆牆鬆綁,在保護郊野公園前提下,發展生態價值不高、鄰近「熟地」的邊陲綠化地帶;將新界地積比增加至同九龍區看齊。林健鋒指,政府亦要重新檢視沙嶺殯葬城等項目,在規劃上顧及內地及香港的長遠及整體發展需要。
民建聯發展事務發言人劉國勳回覆筆者指,土地開發理應多管齊下,「郊野公園」範圍自曾蔭權年代起只加不減,但成熟的政府應該實事求是地研究有什麼地方值得發展。他指,當日「土地大辯論」的形式有一定局限:「公眾可能一聽到『郊野公園』四個字,就以為是一片綠油油的地帶,所以就反對,但其實並不一定,可能一些地點本身沒什麼生態價值。」他認為棕地發展始終要顧及棕土作業的重置,但郊野公園邊陲用地大都無人使用,發展起來可以更快。
劉炳章:各區都應開發郊園邊陲地
一直主張在大欖郊園邊陲建屋的全國政協委員劉炳章亦表示,支持陳茂波的建議,認為「遲到好過無到」,政府早應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特別是發展生態價值低的郊園邊地帶。本身是測量師的劉炳章指,大欖選址鄰近三號幹線、西鐵錦上路站,交通方便,他曾與其他專業人士做實地研究,大欖郊園邊陲地約170公頃,倘當中60公頃用作建屋,已可建2.5萬個單位,亦可興建安老院等設施,認為政府手握大量資源,應儘快推展。
對於陳茂波稱非有意「大搞」郊野公園,劉炳章指,全港有40%土地為郊野公園,世上罕見,認為全港各區都應該開發生態價值低的郊園邊陲地。
高球場發展遭地區力量阻撓岌岌可危
但這亦衍生另一個疑問:「土地大辯論」另一個重點爭議選項,即佔地逾170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主要觸動商界及高球界的利益。當時在民主派及民間團體力推之下,政府最終節衷同意收回粉錦公路以東32公頃用地,計劃於2023年用地歸還政府後,展開土地平整工程配合日後的公營房屋發展。
既然政府有意推翻「土地大辯論」結果,在政治上,亦難免令人擔心高球場發展會否也步上後塵,發展建議被輕易推翻?政府較早前向區議會正式提交文件,建議用粉嶺高球場32公頃土地中的9.54公頃作公營房屋及政府、機構或社區發展,其餘逾六成用地則劃作保育區域。不過北區區議會在6月中旬通過議案,表明反對粉嶺高球場局部發展,要求先改善社區配套及交通擠塞問題。劉國勳當時表示認同區議會意見,認為城規會應重新考慮,暫停有關申請,並建議政府連同整個「北部都會區」再重新規劃。
劉國勳:粉嶺高球場發展有需要重新研究
劉國勳向筆者表示,政府任何政策都不可能「一本通書睇到老」,在不同環境下要有所變化,在粉嶺高球場爭議期間,還未有「北部都會區」的概念,但如今情況有變,發展時需要基建先行,政府理應整全規劃,重新研究相關範圍的發展模式。「先不說新政府上任,就算是未換屆前,林鄭月娥自己也說過對新界北『更新了一些看法』吧?」因此他認為粉嶺高球場發展有需要重新整全研究。
一名擁有高球場會籍的政界人士表示,高球會過去確實予人「權貴」形象,但他指被收回的「舊場」是「小型原始森林」,當中有明朝文物、具保育價值的動物群如飛蛾和蝙蝠,無理由用「永久破壞性」的方法處理,而且地區交通亦難以負擔。
陳劍青:如同「玩市民一鑊」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則指,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地早在2013年陳茂波任發展局局長期間已經提出,其後上屆政府擱置,現任特首李家超上任前也未有改變態度,但現時上任不夠一個月政府就有如此大的立場變化,認為在整個過程中,似乎民意在土地發展的過程中未得到重視,當日諮詢形式就算再不濟,起碼有個公眾參與過程,但最終變成一種「形而上的討論」。
他質疑:「其實城市發展到最後用家都是廣大市民,如果有民意基礎的建議不做,做一些大家不想要的選項,如此『玩市民一鑊』,日後如何取信民呢?」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近日亦指,不開發郊野公園是「土地大辯論」共識,但坊間仍有聲音要求發展,擔心方案死灰復燃。
發展局:不排除任何增加土地供應選項
發展局回覆查詢時表示,新一屆政府正全力以赴、多管齊下,全方位尋求能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冀能盡快紓緩基層市民的生活環境,現時政府正進行新一輪綠化地帶用地檢討,「但不排除其他任何有助增加土地供應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