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育SEN童母親盼探内地患癌父 籲特事特辦:不發聲更沒希望

撰文:蕭博禧
出版:更新:

社區組織協會及一群基層市民前往立法會申訴部,反映與内地通關的家庭需要和困難。有申訴市民表示,自己居於内地的父親患癌,今年三月檢查時發現剩下半年壽命,但由於經濟條件、隔離日數及家庭原因未能回鄉探望。她自己打齊四針疫苗,強調願意配合進行核酸檢測,希望内地酌情處理、縮短隔離日數等安排。
社協指,大部分基層市民的親人都在内地,長期封關對家庭團聚影響甚遠,促當局增加通關名額、酌情處理緊急人士免檢疫通關,在「人文關懷名額」增加家庭團聚等。

鄭女士是參與申訴的市民之一,由潮汕嫁到香港,現職家庭主婦,丈夫是裝修工人,育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一家四口居於公屋。她受訪稱,今年三月,住在内地的85歲父親發現患癌,檢查後獲告知剩下半年壽命,她得知後很想回内地照顧父親,但正值第五波疫情,她自己都一度染疫,康復後CT值不符合内地要求,故未能返回内地。

鄭提到當時通關名額不多,在當局尚未打擊黃牛下,被炒賣至過萬元人民幣;有些人會選擇往珠海隔離,但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金巴」)車票也被炒賣至每張萬元,即使願意付錢買黃牛,也衍生許多詐騙個案。

鄭:明白取決於內地 如港不發聲更沒希望

現時,往内地名額增至每日2,000個,檢疫日數縮短至「7+3」,鄭女士認為幫助不大,稱「隔離得嚟,人哋都出咗殯!」她解釋,「7+3」對沒有深圳住址的人而言,實際等同在酒店隔離10日,費用昂貴。她形容隔離10天對SEN孩子是難以想象,而且會影響學習進度,指情況「兩難」,加上要配合暑假假期,回鄉日數扣減後所餘無多,假如隔離期間父親有「三長兩短」,自己亦不能立刻到父親身邊。她指父親最希望見到孫兒,認為等到父親去世,才見最後一面就沒意義。

鄭女士指,明白與内地通關很大部分取決内地當局,她認為兩地需要溝通:「如果我地呢邊唔爭取,唔發聲,咁咪更加冇希望囉。」她提到有考慮單獨回内地探望父親,但作為母親放不下SEN孩子,又說如果可以免檢疫,會立即回内地探望父親,希望當局酌情處理她這類有SEN孩子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