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賢稱蚊型資助屋低價選擇:減建不停建 過渡屋仍有發展空間
撰文:周皓宜
出版:更新:
新政府成立的「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由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主持,將在上任100日、即9月底提交首份報告。房屋局是其中一個主力政策局,局長何永賢今早(23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正「好用力、好緊張」地準備報告,跨部門進行「腦震盪」,想方設法增加房屋供應。
何永賢承認由於政府覓地不足,令公屋輪候時間愈來愈長,要停止升勢有一定困難,不能期望輪候時間一下子回落。她認為,過渡性房屋是好的構思,可快速增加房屋供應,但仍有改進空間,會研究類似過渡性房屋的模式可否再發展,也會研究做好組裝合成技術,以及引進新建築科技。
疫下搏命起檢疫單位 啟發交疊建築流程
何永賢指出,政府過往在覓地出現很多爭拗,即使有心做,找到的土地仍然不足。未來10年房屋供應有所提升,共30多萬個單位供應,但首5年供應較少,只有約10萬5,000伙。她稱會運用建築師的經驗,加快建屋速度,又提到擔任建築署署長時正值第五波疫情,政府要7月內興建1千多個檢疫單位,最終在4個月內興建4萬個床位,合共約2萬個單位。
她形容當時是「搏命」興建單位,學習到新技術,例如在廠房先製作好建築配件,再運去地盤,廠房與地盤的工作平衡交疊進行。經驗引發政府內部討論如何善用組裝合成建築法,並採用興建及設計合約模式,在興建地基同時進行上蓋設計。
「提早上樓」屬好事:研公交路線配合
李家超早前提出公屋提前上樓計劃,何永賢說,對於居住環境惡劣的市民,讓他們提前上樓是好事。雖然屋邨配套未完善、但預計入伙數個月後便能完成,當局也會與其他政策局協調,研究是否能夠提供短期公共交通路線。
發展局在賣地條件加入限制,要求單位面積最少280平方呎,未來公營房屋會否設面積下限?何永賢稱,未來公營房屋項目會減少細單位,但不會停建細單位,希望提供樓價較低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