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諸事町|林琳批遊樂場安全至上好悶:瀡滑梯同爸爸對腳無分別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還記得小時候的兒童遊樂設施嗎?星星繩網、膠板韆鞦、一層樓高的滑梯、木和水泥管的攀爬設備,是不少成人的共同回憶。不過近30年新建的兒童樂場愈來愈注重安全,膠製的設施十分矮細,連小朋友都覺得無癮。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林琳今日(9日)提出議員議案,促請政府完善兒童遊樂設施,發言時就大呻現在的設施「好悶」!

林琳指有99%滑梯高度是兩米以下,「刺激程度基本上同喺屋企爸爸大髀上瀡落嚟無乜分別」。(資料圖片)

強調兒童從遊戲中學習 以前遊樂場簡單刺激又好玩

林琳表示,提出該議案後,有議員問她為甚麼作為選委界別議員會提出一個這麼「地區」的議案。林琳解釋這個議案不簡單,因為童年生活的經歷對成長有很大影響,當中包括體能、社交、溝通、思考認知、創意、解難和建立自信等,無可能透過上堂、網課可以學得到。

林琳說,曾幾何時香港的遊樂場是簡單刺激又好玩,但從1990年開始以預製組件建立遊樂場,所有設施安全至上,「無創意亦無挑戰性,直頭可以用一個『悶』字嚟形容」。她舉例,有99%滑梯高度是兩米以下,「刺激程度基本上同喺屋企爸爸大髀上瀡落嚟無乜分別」。

她續說,香港小朋友在平衡和協調能力嚴重滯後,部份甚至有動作協調障礙,相信「呢啲只有象徵意義而缺乏實際功能的設施,影響可以話係不容忽視」。

+2

有能力家長去外國玩 基層只能玩無趣設施

香港各區兒童遊樂設施分布並不平均,葵青區每個兒童平均只有0.16平方米,林琳批評連小朋友的玩樂空間都分配不公。她續表示有能力的家長可以帶小朋友「畀幾百蚊一個鐘甚至乎飛個小朋友去日本」去玩刺激又好玩的遊樂場,但基層家層「無得揀」,只可以去政府公園玩「一啲無趣味嘅設施」,「原來香港有一班小朋友,連玩都要輸在起跑線」。

林琳建議除了要加快康文署的遊樂場改造進度,還要將計劃擴展至其他政府設施,例如公共屋邨、閒置土地和海濱長廊,並要修訂標準,全面制定兒童遊樂空間的策略,就社區屬性定下標準和設計指引。

黃俊碩收集家長意見,對方均反映香港遊樂場太沉悶、唔刺激。(黃俊碩Facebook)

家長向黃俊碩反映唔刺激:幾次之後小朋友話悶

黨友黃俊碩表示,兩星期前收到林琳的議案時,覺得十分好奇,因此向林琳查詢。黃俊碩自己未有小朋友,於是向已是家長的議辦員工和朋友意見,對方均認為現時兒童遊樂場的設備非常不足,批評「無新意」、「太沉悶」和「唔刺激」。

很多家長向黃俊碩反映,帶小朋友到遊樂場玩的時候,頭一兩次很開心,但幾次之後「小朋友就會開始話悶,話遊樂場滑梯唔夠長、滑得唔夠快」,「得啲架行上行落完全唔刺激」。

▼舊式遊樂設施已經相當罕見▼

憶小時候有馬騮架 鐵滑梯「辣住個PatPat」

黃俊碩回憶小時候遊樂場有俗稱「馬騮架」的攀登架、繩網等設施,有韆鞦可以盪來盪去,金融滑梯亦較高,滑落時較快,「夏天仲會辣住我哋個PatPat」,較現在的設施更多元化、刺激。

政府引入兒童遊樂設施時着重安全性,黃俊碩表示理解,但亦要考慮可玩性和刺激性,舉例澳洲公園設施又安全又玩得非常開心,日本的超長滑梯更是不少家長會帶小朋友去的景點,更用兩場設施和香港做對比,指「小朋友嘅高度都可以長過(香港)條滑梯,都唔知點樣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