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鄭泳舜倡派文化藝術券 資助市民睇騷 信MIRROR可衝出亞洲
西九文化區發展如火如荼,唯一特首候選人李家超提出要將香港打造成「文化之都」,新一屆政府料增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為本港文化藝術發展帶來一番新景象。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目前港府投放在文化藝術的資源主要落在文體設施等硬件上,希望政府未來增撥資源多支援中小型表演團體。
他期望來屆政府新增設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分工清晰,多推動市民參與文化藝術活動,例如在疫情過後可派發「文化藝術券」,資助市民觀賞文化藝術表演和展覽。
冀文體旅局成立後可整合文化產業工作
鄭泳舜下周三(11日)將於立法會大會,提出「制訂未來5年文化藝術政策及發展藍圖」的議員議案,當中提出成立文化產業委員會及創立文化藝術基金,策劃及推動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發展;加強支援文化及藝術從業員及團體,打造更多香港的文化品牌,以及促進本地文化藝術活動及鼓勵市民參與等。
他提到,目前本港文化藝術工作由多個政策局負責,希望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後,可整合文化產業工作。他說,過去政府每年投放在文化藝術的總開支約50億元,不過大多數資源落在文化藝術設施等硬件,即使部分資源用作支援藝團,也主要支援大型藝團,變相小型藝團很難生存,冀新一屆政府多加支援相關團體,「大家都知道做藝術好難開飯,所以要諗點樣可以幫到佢哋。」
鄭泳舜指,現時全職藝術表演者有一定收入,但卻不足以持續發展,或晉升階梯不明朗,認為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鼓勵有意在文化藝術界發展的年輕人裝備自己,「韓國現時可領導亞洲市場,正因為當地政府有投放」。他稱除政府支援外,本港藝術表演的受眾和配套太少也是一大問題,建議政府多推動市民參與文化藝術活動,例如可資助市民觀賞藝術表演,培養市民觀賞藝術表演的興趣。
料炎明熹、曾比特打入大灣區市場
近年本港重現追星熱潮,男團MIRROR風頭一時無兩,鄭泳舜指廣東歌一向不俗,特別是近年出現許多有創意的歌手,本地娛樂市場因此引起社會關注。他稱自己也有聽MIRROR的歌,希望本港文化產業可以同時打入內地和亞洲市場,「香港曾經一段時間喺亞洲入面做得好好,係咪都可以重新定位?我都有信心,因為香港嘅後生仔、年輕人都好出色,佢哋一樣可能可以衝出亞洲,但同時都應該要兼顧兩個市場(內地和亞洲)。」
談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鄭泳舜說,由無綫與內地合作製作的音樂真人騷《聲生不息》便是一個好例子,炎明熹和曾比特正正是代表着香港品牌,現時兩人在內地也有一定知名度,有望打入大灣區市場。
鄭泳舜期望特區政府帶頭推動本港文化品牌衝出本地市場,除了投資本地電影外,亦可透過駐海外辦事處宣傳香港電影,打入國際市場。
KPI可衡量政府文化藝術工作表現
對於李家超表明會設立百日關鍵績效指數(KPI),鄭泳舜認為,在文化藝術方面,同樣可以透過KPI衡量政府工作表現,例如表演入座率、文化產業佔GDP比重、以及演藝學院畢業生有多少人可投身演藝市場等,也是有用的指標。他認為,若最終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能獨立成局,將會是文化產業的一大步,希望局方不會偏重任何一個範疇,三大範疇清晰分工,產生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