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緊急警示「震驚」全港 霍啟剛斥狼來了:唔該非常緊急先用
政府今日(9日)下午,突然透過緊急警示系統向市民發放消息,指伊利沙伯醫院已更改用途,非新冠患者切勿前往。由於警示聲音類似「空襲警報」且長響一段時間,引起市面一片好奇甚至恐慌,有網民揶揄「唔知仲以為有導彈射到嚟香港」。
有多名立法會議員都對政府相關做法表示疑惑,認為警示的規模與消息的重要性不成正比。立法會體演文出界議員霍啟剛認為,政府緊急警示系統應該只在非常緊急的情況下使用,不然會引起反效果,降低市民的警覺性。
源於山竹風災後開發 耗資1.5億元
今日下午近6時,大批香港市民智能手機突然傳出急促及連續的提示聲,或有數次較長時間的震動,情況相當突然,而且聲響十分刺耳,有網民形容「以為係空襲或者地震警報」。
根據政府網頁介紹,緊急警示系統於2020年11月26日啟用,已啟動接收緊急警示系統訊息功能的流動裝置會發出長約10秒的警示聲響與振動提示,提醒用戶收到緊急警示系統訊息,屏幕亦會彈出通知。緊急警示系統訊息有兩個警示級別,分別為「極度緊急警示」和「緊急警示」。發放緊急警示系統訊息的政府決策局或部門會按有關情況的緊急或嚴重程度,指定訊息的警示級別。政府開發此系統耗資約1.5億元。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解釋,這個系統源於2018年山竹風災後,議員普遍反映政府欠缺一個緊急警示系統,通知市民重大天災人禍的資訊,因此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花費1.5億元開發出來,於前年投入運作,今次是第一次使用。
▼3月9日 伊利沙伯醫院轉移院內非新冠病人▼
霍啟剛:不應事無大小發警報 以免「狼來了」反效果
不過爭議落在「有沒有必要」之上。細看之下,訊息的內容(伊院改變用途)其實政府較早前已公布過,而且影響範圍未至於擴及全港,被質疑內容與規模不成正比。事實上,在網上有不少批評聲音質疑是次警示發放的必要性,有網民表示「全車人手機一齊響,唔知仲以為地震」,甚至有社交網專頁「教路」,向市民介紹如何關閉相關通知。
叙福樓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傑龍於社交網諷刺:「雖然頭先差啲心臟病,但係冇理由關咗佢(警示功能),萬一下次真係通知我被選中最後300人可以去方艙逃避世界末日點算。」他又加上包含粗言的標籤:「#我諗頭先真係全香港一齊個心離一離然後一齊X」。
立法會體演文出界議員霍啟剛則於社交網寫道:「其實淨係出個警告標誌大家都會睇到,真係唔洗加埋警報聲,老人家、小朋友真係驚,真係會出事!政府唔該你下次非常、非常緊急情況下先考慮用呢個功能!(最好都唔好用)」他又加上標籤「#真係俾佢嚇死」、「#心臟負荷少啲都唔得」。
霍啟剛回應記者查詢時表示:「緊急警示系統應該只在非常緊急的情況下使用,如果政府只是希望提醒市民有醫院轉為指定醫院,有警告標誌的短訊已有足夠作用。今次突如其來的警報聲,嚇壞不少市民,特別老人家及小朋友會感到害怕。以往在外地旅遊因當地地震曾收過警報通知,但涉及人身安全的事當然理解。希望政府善用緊急警示系統,為提示的內容分等級,並非事無大小發出警報,以免造成『狼來了』反效果,降低市民對政府發出警示的警覺性。」
容海恩:有朋友以為原子彈爆炸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指出,在家中使用手機期間突然聽到「怪聲」,見到有「緊急警示」的英文字句彈出,然後細讀之下發現「吓,乜原來就咁『醫院變做接收新冠病人』咋?」個人感覺內容和警示的規模不成正比,市民會期望這類緊急警示會發放影響更大、更新的資訊,認為「醫院改用途」這類資訊以手機短訊發放給公眾已十分足夠:「有朋友同我講笑,話以為係原子彈爆炸。」
不過她指,可能政府今次原意是試驗警示系統的成效,相信政府往後不會濫用此系統,真的有緊急事情時才會發通知。
葛珮帆:市民嚇一跳 應今早提前表明可能使用
葛珮帆認為,原則上有這種警示系統是好的,有需要就應該用,不擔心有「狼來了」的效果,不過實行下來「可能嚇咗好多市民一跳,而且對一啲平時無去開QE(伊利沙伯醫院)嘅市民嚟講,可能會覺得未去到咁緊急。」她認為,政府在今早的疫情記者會上,可以提早表明可能會用此系統發布重要疫情資訊,讓市民有個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