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林健鋒倡適時重開處所:疫情死守無得贏 市民見出口才配合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動態清零」控疫政策近日引起社會討論。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明,香港既已選擇與國家接軌,走「動態清零」路線,就不應輕言改變。
不過他同時呼籲,市民經歷無了期的關閉處所、擾民的檢測程序,已有明顯的「抗疫疲勞」,認為政府應在防疫抗疫的同時,承諾市民當達到某些政策目標時,可回復一定程度的正常生活,不要一刀切關閉,市民才會心悅誠服接受政府的防疫政策。

▼2月10日 「疫苗通行證」D類食肆實施首日▼

+9

批政府「船頭驚鬼,船尾驚賊」

林健鋒認為,近日本地確診個案急升,政府確實有許多方面工作有待改善,例如由始至終都不明白為何政府要如此堅決,不將「安心出行」提升至「港康碼」,與國家接軌,「『嘟』完就什麼都沒有,結果追蹤個案就很困難,連傳播鏈都找不到。抗疫工作是要和時間競爭,不能這樣『船頭驚鬼,船尾驚賊』。」資訊發放也非常不理想,即使有做應該工作市民都不清楚安排。

他亦希望一些具專業知識和知名度的人士,公開評論疫情時,要注意言論對公眾觀感的影響,避免引起恐慌,但他拒絕開名指明是什麼言論。

指港人「乖」但「好識應變」 必須讓其真心接受政策

近日本港疫情大爆發,醫療系統在崩潰邊緣,社會難免再陷入「動態清零」和「與病毒共存」之間的爭拗,部分人認為現時的圍堵策略已經不太可行,應集中資源在提升疫苗接種率、防止重症。林健鋒直言:「香港既然選了這條路(動態清零),就應該做好它,不能朝令夕改。」

不過林健鋒同意,政府防疫政策的透明度十分重要,一些政策目標願景、路線圖有需要和市民分享,到底在疫苗接種率達標、控疫到了某地步後,會有什麼實質效果:「英文有句話,叫作『Let the people see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讓大家見到隧道的出口),市民見不到曙光,自然就會有其他的想法。」

他舉例指,一些人數少、身體接觸層面少的活動,例如打網球,為何不能有限度開放;一些主題樂園亦可以在規限人數、妥善消毒的前提下開放,「不要再像以前那樣一刀切,在一定程度限制下開放,決定要果斷才行,而且清楚說明、言出必行。像踢球一樣,死守是不可能贏的,都要告訴大家有什麼『反擊』的計劃。」

林補充:「香港人很『乖』的,你要他們排隊3小時(檢測),即使安排非常不理想,他們都會跟隨,秩序井然;但他們同時很聰明,應變能力很高,真的會用盡每一分空間,在限期之前排長龍去剪髮、聚餐到最後一刻。窮則變,變則通,如果他們不是心悅誠服跟從你的防疫政策,就會有很多『其他的情況』出現。」

▼2月10日 屯門各處檢測點大排長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