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港大專家籲長者趕尾班車:無方法比打疫苗更能保護長者
第五波疫情持續爆發,本港今日(3日)新增142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包括21宗輸入及121宗本地感染個案,當中31宗源頭未明;初步陽性個案有約160宗。
近日不少防疫專家討論應如何應對疫情,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薛達(Siddharth Sridhar)強調,長者應盡快「趕尾班車」接種疫苗,以避免重症發生;為免醫療系統崩潰,薛達亦建議建立策略,將有效對抗新冠肺炎的藥物,優先用於高危的Delta變種感染長者作早期治療,並盡早識別留院的康復者,以預留珍貴的床位應付新症。
▼2月3日大年初三 市民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打疫苗▼
港大專家薛達:無方法比打疫苗更能保護長者
薛達在社交媒體撰文,指疫情發展至今,應以科學對抗疫情,而過去兩年經驗而提供了減輕疫情的良方,強調無任何方法比接種疫苗更能保護長者免受嚴重新冠肺炎。他指,接種足夠疫苗的免致命率已相當高,揚言「即使不相信疫苗安全,有長期病患的長者感染新冠肺炎危險性都更加更加高」(COVID-19 is much much much more dangerous for an elderly person with chronic medical conditions.)
薛達認為,第五波疫情在農曆新年後會惡化,要處理今次危機,就要應對兩大挑戰,即做好保護長者及預留公共醫療資源。他強調長者接種疫苗可預防重症發生,而本港正進入接種疫苗的「尾班車」,呼籲市民盡快帶家中長者接種疫苗。
藥物有限 倡定策略高危者優先
公營醫療系統方面,薛達指最理想的方法是向未有病癥的個案及早治療,但由於有效減輕新冠肺炎重症的藥物供應全球緊張,應先向高危感染了Delta變種,易生重症的長者提供這方面的治療。
薛達提到,醫管局已正確地調整新冠病人的出院標準,未來可考慮將連續兩次取得側流抗原測試(Lateral flow test)陰性檢測結果的證明,預測為不再受感染,而可以出院。
梁栢賢倡調整密切接觸者隔離標準
醫管局前行政總裁、疫苗接種計劃專責工作小組成員梁栢賢則指,醫管局已適當調整新冠病人的出院標準,但由於密切接觸者人數相繼大幅增加,隔離設施亦趨飽和,建議政府調整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標準,以被檢測者疫苗接種情況,縮短隔離期或安排家居檢疫代替,一石二鳥地同時減輕醫療系統負擔,亦提升疫苗接種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