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飛龍倡混合計投票率 劉兆佳:惹造數質疑 選舉處指統計無調整
立法會選舉下月舉行,多名建制派近日不約而同預測投票率偏低,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今(18日)更指,立法會選舉投票率不應只是以地區直選直接衡量,而應該採用覆蓋所有選舉範疇的「加權新公式」,即連同功能界別、選委會界別計算,「總和投票率」有機會超過四成。
不過,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指,一般人談論投票率是指地區直選,若加入其餘兩個板塊,「分分鐘被人話造數」,令人懷疑是「篤大」投票率。劉兆佳重申,今次選舉改制目標是維護國家安全、扭轉政治局面,若把重心放在投票率,是捨本逐末、輕重不分。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形容田飛龍的建議「非驢非馬、不倫不類」,指直選投票率反映的是四百幾萬選民投票意欲;而功能組別及選委界投票率,則分別顯示不同組別及1400幾名選委意向,反問「撈埋一齊可以反映到啲咩?」他質疑田飛龍是「自告奮勇」,為可能出現的低投票率預先鋪墊輿論。
選舉事務處回應查詢時表示,下月選舉投票率的數字會透過新聞稿和選舉專題網站,每小時向公眾公布,包括每個地方選區、功能界別和選舉委員會界別的選民人數、累積投票人數和累積投票率。
田飛龍今日在報章撰文,指新選制是「混合代表制」,與地區直選的「形式代表制」相比,功能界別選舉和選委會界別選舉體現了「功能代表制」,故投票率不應只計算直選部分,而應覆蓋所有選舉範疇、以「加權新公式」計算,否則不能完整反映新選制的社會認同度、也不公平。
劉兆佳:只講投票率是「放錯重心」
劉兆佳接受《香港01》查詢時質疑,若採取「加權新公式」計算,如何加權已容易引起爭議,「選委會佔比幾大呢?直選又佔幾多?1400人(選委會選民)對400萬人(地區直選選民人數約447萬人),本身都易引起爭議。」他認為,選委會、功能界別投票率一定高,但若把兩者與地區直選一併計算,「分分鐘被人話造數」。
他強調,選舉改制後最重要的不是投票率高低,而是維護國家安全,令香港長治久安,若只講投票率是「放錯重心」,扭曲選舉改制重要性,即使投票率低亦不應看成選舉成敗得失,「唔係爭奪一時一刻」。他又指,過往多屆立法會選舉,當局均公布地區直選的投票率,未試過混合計算。
▼選委會選舉點票情況▼
蔡子強:鋪墊輿論合理化低投票率
蔡子強解釋,直選的選民基礎是一般公眾,相關投票率反映了「幾百萬人係咪覺得有佢哋支持嘅人可以揀,對出嚟投票係咪有興趣,以及對制度嘅認受性。」一旦混合計算個別界別的投票率,根本無助分析。蔡子強稱,留意到諸如田飛龍等不同人士,近來就可能出現的低投票率展開輿論鋪墊,加上政府修例,將呼籲不投票或投無效票列為非法行為,反映當局十分在意新選制下的投票率。
蔡反問,相關修例回歸廿幾年來「點解而家先做?唔擔心就唔會做!」同樣,總投票率「除非一直都咁計,而家先提出,反映佢哋依家好擔心。」他認為,建制陣營對於投票率雖說法不一,但本質都是合理化低投票率,再三強調是「輿論鋪墊」,相信是個別人士「感受到北京好緊張,而自告奮勇用唔同方法做期望管理」,而中央未有統一說法,「總投票率」相信亦是田飛龍自己發明。
選舉處:會公布三大界別累積投票率
選舉事務處回覆查詢時表示,投票日會沿用以往選舉安排,於中央指揮中心設立一個數據資訊中心,以收集和匯編投票站提供的投票率統計數字。投票率的數字會透過新聞稿和選舉專題網站,每小時向公眾公布,以作臨時參考之用,數字包括每個地方選區、功能界別和選舉委員會界別的選民人數、累積投票人數和累積投票率。
選舉處指,投票結束後,處方亦會公布地方選區、功能界別和選舉委員會界別的臨時投票人數和臨時累積投票率。選舉結束後,選舉事務處會整理相關投票數字,一般會在選舉報告書中載述。
處方補充,上述數字是按發出選票數目及相關界別選民人數計算,相關統計並無經過任何調整,選舉事務處亦不會就數據作出任何分析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