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料投票率僅兩成幾 張志剛:泛民參選標榜非建制或DQ
立法會選舉提名期未完,距離投票日還有一個多月,但在傳統泛民絕跡的情況下,選民投票意欲備受關注。全國政協委員、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在報章撰文推算,今次選舉地區直選投票率只會有兩成幾。對比前年區選71.23%,張志剛指過去投票率高,是源於反對派炒作對立及憤怒而造成,認為新制度下回落「是必然的政策後果」。
張又警告自稱「民主派」的人,參選後若自我標籤為「不是建制派」就大有問題:「不肯支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這個既定的建制,隨時過不了資格審查,而口是心非的,將來也非常可能惹上麻煩。」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回覆查詢指,未來把新當選的議員分為建制派、非建制派及反對派並不妥當,「只能說是代表他們進入立法會前的自定或他定政治標籖,在新的政治格局下越來越沒有理論及實際意義。」
過往投票率由反對派製造對立炒高
張志剛在文中指,除了前年區選破紀錄高的投票率,2015年區選為47%,再之前一般只有三到四成。他說反對派知道在香港的政治生態,投票率愈高對其愈有利,所以一直「靠一股有計劃的政治工程去推動」,透過擴大政治矛盾和炒作新聞來製造對立和憤怒,從而推高投票率。
張志剛指《港區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各措施,掃除了這些反對派,投票率不高是完全可以預計,透過不同方式推算,都是得出兩成多的數字,認為即使未來一個月再經「熱炒」,也不過是三成幾。他指如果最終投票率達35% ,對比2008年的45% ,「低了10 個百分點,低是低,但又不是離行離列的低。」
新制下議員必護建制 投票率無影響屬八卦
張指選舉新面孔多也是拉低投票率的原因,認為隨著這些人踏上政壇,往後直選投票率將有所回升,料長遠在三、四成之間上落,五成已屬「天花板」。他指新制度下投票率高與低,不再影響到「愛國愛港陣營的選舉結果」,只會變成純粹的學術討論,或者茶餘飯後的八卦。
泛民中人:講法自圓其說
有民主派中人看畢張志剛的文章直言:「一早話投白票好過唔投票」,認為若多人投白票,令政府變相「無得兜」;若投票率低的話,政府可用張志剛的講法自圓其說。流亡海外的立法會前議員許智峯,早前也在社交網站呼籲投白票,認為白票的比率可反映港人反抗的意志。
廉政公署其後發聲明,提醒選舉期間內藉公開活動煽惑另一人不投票或投無效票,即屬干犯《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
劉兆佳料數年後少人自稱「非建制派」
劉兆佳補充,政治學來說,「建制派」本身已暗含接受政治體制的意思,「非建制」一詞在邏輯上,或會令人覺得「放在與建制對立面」,因此張的說法具一定程度合理性,但認為「非建制派」這個稱號現時可一個「過渡」稱呼:「對於一些人本身來自反對派、泛民的人來說,『建制派』被認定為一些唯唯諾諾、對北京馬首是瞻的人,但他們自認對政府有更多的批判性,不想被稱呼為『建制派』,如果和建制派放在一起,就會失去原本部分反對派選民的支持,這是要給予一些理解和時間的。但長遠來說,終會兩邊不討好。」
他認為,現時在新政治格局形成期間,政治光譜將迎來一些轉移、洗牌,長遠而言,任何想參與體制的人最終都要明確表明自己是愛國者,「估計幾年後,再稱呼自己為『非建制』會少之又少,只有愛國陣營內的不同光譜、對改革持不同的立場,在管治架構內,建制派、反對派、民主派的劃分都不會再有,也不再合乎未來政治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