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泛民參選人取三成票 可阻建制壟斷直選?動員催票成關鍵
立法會換屆選舉提名期日前展開,黃大仙區議員譚香文、離島區議員方龍飛均取得足夠選委提名報名,分別出戰九龍中及港島西直選;民主思路、新思維、個別區議員等亦正爭取提名參戰直選。
選舉改制後,地區直選分為全港10區,實行「雙議席單票制」,即每區有兩席,若建制、泛民齊齊動員支持者,原本屬平分秋色,各取一席,但現時民主派參選者寥寥可數,建制在各區均可能派出兩人出戰,盡攬議席,在此情況下,泛民參選人若要突圍而出,有何方法呢?
民主思路召集人、行會成員湯家驊接受查詢時指,根據過往選舉結果,泛民、建制得票比例呈「六四比」,認為若「第三路線」參選人可取得整體兩成選民支持,即有望在直選中取得一席。
以共有37.4萬選民的港島西選區為例,若最終投票率只有4成,「第三路線」或民主派參選人取得整體兩成選民支持,即已取得7.4萬票(整體得票率3成),兩名建制派候選人即只能平分剩下的7萬票,意味民主派已夠票當選。
有泛民中人反駁有關說法,認為若非建制派或「第三路線」參選人在每區能動員5萬至7萬,確有機會當選,但他反問:「每區真係有5萬幾泛民支持者出嚟投票?會唔會太樂觀?」
湯家驊:建制派選票未必分得勻
湯家驊接受查詢時,闡述他對「第三路線」選情的分析。他指,泛民、建制過往在立法會選舉的得票率約呈「六四比」,認為在「雙議席單票制」之下,若「第三路線」取得兩成整體選民支持,已有望勝出。被問到得票率會否影響此理論的有效性,湯家驊認同有關講法,若在投票率越低的情況下,建制派所佔得票比例就越高,但認為建制派的選票「唔係咁容易分得勻」。
在去屆立法會選舉,整體投票率為58.28%,泛民主派加上本土派的得票率為52%,建制派得票率為40%,其餘8%選票則由中間派或第三路線參選人取得。在前年區選,投票率高達71.23%,民主派得票率為57%,建制派得票率則為43%。
泛民中人料難每區動員5至7萬選民
以港島西直選為例,若以去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計算,倘建制派能夠盡出近四成五選票的話,建制即可取得9.7萬票;假設是次立法會選舉投票率為4成5,即有16.8萬人參與投票,若建制派能盡出近9.7萬票,即每名建制派平均分得4萬至5萬票,非建制參選人可爭取剩下7.1萬票,正正與湯家驊所劍指的兩成整體選民數目相約。
若以4成投票率作計算,港島西共有14.96萬人投票,若建制派取得9.7萬票「基本盤」,非建制派參選人則可爭取剩下的5.26萬票(即整體得票率35%),按道理足以取得其中一席,亦意味只有參選人在選舉動員3成過往的民主派支持者投票,實際上便足以勝選。
不過,有泛民中人不認同此說法,若10區平均有40至50萬選民計算,在4成投票率下,要取得3成泛民選票,即意味非建制或「第三路線」參選人須在每區能動員5萬至7萬人,反問:「每區真係有5萬幾泛民支持者出嚟投票?會唔會太樂觀?」該人認為,最多每區最多只能動員2至3萬票,當中更考慮到在地區功績和整體知名度,「馮檢基喺九龍西都應該出到2、3萬票,但其他人真係好難講」。此人指,若只有2、3萬泛民支持者投票,投票率恐怕不足4成。
有來自民主派政黨的區議員分析,縱觀十區直選的參選名單,每區近乎總有一名立場「深藍」的參選人,認為中央目標旨在透過這些爭議人物,催谷投票率,激發泛民支持者「vote them out」,從而令選舉認受性增加,但他認為難以收效。
有建制中人就分析,部份選區可能出現「踢出建制派」策略,例如新界西南選區,民建聯陳恒鑌、工聯會陳穎欣代表建制派出戰,屬民主派的區議員劉卓裕正爭取提名,倘成功入閘,不排除有人號召投票予劉卓裕,以踢走其中一名建制派。
立法會參選名單,請參閱《香港01》選舉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