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周|張舉能:疫情帶來大挑戰 惟可推動法院更積極運用科技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香港法律周2021」今日(11月1日)開幕,首場活動為第四屆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亞太司法會議。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致辭時提到,新冠疫情下本港法院遇到很大的挑戰,但亦成為一個動力,促使司法機構更廣泛應用科技解決問題。


至今已舉行逾千場遙距聆訊
張舉能表示,香港司法機構於疫情下面臨嚴峻挑戰,去年1月底至5月初,有大量個案不能召開聆訊,只有緊急及必要的聆訊可以做,司法機構也必須「變陣」,更為廣泛使用科技。自去年5月起,司法機構投入使用更多科技,運用視像會議技術,包括於民事案件引入遙距聆訊;在終審法院,有海外法官亦需要透過視像會議出席聆訊,基於時差問題部分聆訊要調整時間。他又指,直至今年9月底,本港不同層級的法院已舉行超過1,000個遙距聆訊。
此外,張舉能指司法機構也在其他方面着重採用科技,包括於家事法庭廣泛採用電子預約系統、電子紀錄等。他指,疫情的爆發固然是個挑戰,但也為司法機構提供動力,研究如何善用科技,未來會繼續想方設法,完善案件審理的安排。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於同一個活動致開幕辭期間表示,法律周是香港法律界每年的盛事,冀能成為香港以至國際法律界人士、學者、法官及專家等交換意見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