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醫生︱立會通過修例准免試執業 非港人專科醫生可申特別註冊

撰文:周禮希
出版:更新:

立法會三讀通過《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將於現有執業試安排以外,另闢免試路徑引入外地醫生。修例後,將設立特別註冊委員會制定認可的海外醫學院名單,在這些院校畢業的港人醫科畢業生可循免試途徑來港,經5年在公營醫院實習後特別註冊,新安排屆時才會實施。

免試註冊同時接受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專科醫生;已來港、有專科資格的有限度註冊醫生也可取得特別註冊。

兩議員修正案被否決 陳沛然一票反對下三讀通過

【14:00】在全體委員會階段,新民黨葉劉淑儀表示不支持陳沛然的修正案,亦認為邵家輝的修正案雖然用意良好,但並無必要。陳肇始就修正案總結發言時澄清,有限度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如已在指定機構工作滿5年,並持有香港醫專認可或頒授資格,毋須等待特別註冊委員會的名單設立,第一批最快明年可以銜接至特別註冊途徑。

陳肇始之後動議第一組修正案獲36票贊成,4票反對而通過,同時令邵家輝內容有抵觸的修正案直接被否決。政府之後的第二組修正案亦獲通過,而陳沛然提出的修正案則在分組點票下因2票贊成,38票反對被否決,其中一票贊成為民建聯劉國勳投錯票。

議案之後三讀投票,陳沛然重申其修正案目標是不讓政府以政治影響特別註冊委員會,強調醫生遵從日內瓦宣言憑良心和專業行醫,把生命及健康視為主要考慮,期望不要再有抹黑。他又指議會再無反對派,議案要通過易如反掌,他會以業界問卷調查結果,投下反對票。

議案最後在39票贊成、1票反對下獲三讀通過。

+1

【12:30】法案在中午約12時半獲得二讀通過,立法會之後進入全委會階段,審議分別由政府、自由黨邵家輝及陳沛然的修正案。

陳肇始簡介政府的修訂時,提到政府因應法案委員會的討論,作出三項主要修訂:第一是調整本來對永久性居民的要求,因認為該建議將限制來港醫生的人數,讓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專科醫生都可申請註冊;第二方面是未在外地實習的專科畢業生可考取本港的執業資格試,建議是本港永久性居民的醫科畢業生可以考試,惟因涉及本港資源培訓,故只讓香港永久性居民申請,在取得特別註冊後可在港作專科培訓,在公營機會任職五年後,有機會正式註冊;第三是讓有專科的有限度註冊醫生可取得特別註冊資格。

她之後回應陳沛然的修正案,表示修訂旨在刪除食衞局局長在公眾利益下對特別註冊委員會發出指令,但指不會有改變名單。她舉例指,如果委員會經一定時間未能制定名單,局長即可發出指令要求在一段時間內制定名單。陳回應邵家輝的修正案,表示對其修正案亦予以反對。

修正案豁免海外醫生須為本港永久性居民

【12:12】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社會各界對增加醫生人手的期盼一致,相信通過草案有助吸引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服務。她解釋,未來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將進一步惡化,當局已積極增撥資源,考慮增加本地醫科學生學額,為仍有需要放眼海外增加醫生人手。

她提到非本地醫生曾是本港醫生的重要來源,直至本港新增要求,令申請來港非本地培訓醫生數字急降,故今次推出修例,希望增加醫生人手庫。

陳肇始提到,法案委員會上不少委員認為新增註冊醫生不應限制於香港永久性居民,而當局亦決定從善如流,所以決定提出修正案。至於有委員質疑修例破壞專業自主,她表示基本法有提出特區政府可自行以修改法律的方式處理,認為兩者被無抵觸。特別註冊的新路徑,令非本地註冊醫生接受持續在職評核,受醫委會監管,強調條例草案無損醫委會權力,而新加坡及澳洲均設有不同機制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強調考試並非這些國家引入海外培訓醫生的惟一途徑,又指新途徑並非為了取代執業試。

【11:15】新民黨葉劉淑儀發言提到,有指執業試太嚴苛,批評內容刁難,包括考核十年難得一見的兒科病例,又採用扣分制,而且考試配額太少,期望放寬後有海外醫生來港,醫管局也要改善管理問題。

田北辰指,自己一向關注醫生人手短缺問題,認同修例的大部分原因,惟認為有限度註冊醫生可在5年後取得特別註冊的時間太短,認為有必要令醫生留在公營醫療系統更久。他建議將規定年期增至8年,強調不是希望阻止吸引海外醫生來港,而是望將他們留在公營機構,認為不會減低計劃的吸引力,反之公立醫院的環境、工時及政策才是海外醫生不肯回港的主因。田強調自己大局為重,故會支持今次的修例及政府的修正案。

張宇人指回歸前英聯邦醫生來港毋須考試

【11:10】自由黨張宇人重申,香港醫生數字與人口比例較不少地方低,而「十四五」規劃期望2025年每一千人有3.2個醫生,提到本港醫生人數追不上內地與國際。對於醫學界強調須透過考試確保專業水準,張宇人指1995年前英聯邦醫生一向毋須考試來港執業,當年一直無人質疑,反認為考試是「醫醫相衞」,批評考試牽涉太多不同範疇,問一個已經40至50歲的醫生如何應考,批評考慮無助提高專業,而是強人所難。

張宇人稱,1995年時任醫學界立法局議員梁智鴻推出法例,要求除了兩所大學醫學院畢業生,其他醫生都要考執業試才可來港執業,變相令醫生短缺,私立醫生後來才如此賺錢。他強調,認為社會已一直有聲音吸引海外醫生來港,相信政府修例只能吸引每年數十人來港,故自由黨提出修正案。

張宇人。(廖雁雄攝)

陳沛然強調考試無問題憂醫療水準下降

【10:40】醫學界陳沛然表示,政府在今年醫務人員忙於處理疫情時推出修例,質疑是政治決定,與疫情無關,做法不惜破壞港人堅持的公平考試制度,打擊專業自主。他指醫學界就修例提出了多項問題,要求暫緩修例,但在今日議會政治現實下,自己有如螳臂擋車,惟他仍堅持提出修正案,刪去授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新增權力,如認為基於公眾利益需要,向負責制定並承認海外醫學院名單的特別註冊委員會作出指令,以免官員凌駕委員會。

陳沛然強調執業試制度在英、美、加都有。至於考試是否過難,他舉出數據指,來自英、美、加、澳國家的190名考生,約有五成三合格,而來自內地443名應考人次,只有一成七合格,一帶一路國家亦只有一成半合格;由於六成考生來自內地,自然令整體合格率很低。

執業資格試分為專業知識試、英文技能試及臨床試。陳解釋,臨床試的西方國家參與者有162人,合格率51.9%;內地178人應考,合格率33.7%;一帶一路國家50%合格率。而英文試方面,西方國家合格率100%,而中國內地與台灣應考者合格率為52%至100%。他強調,資格試非一次定生死,最多可考5次,只要考兩次或三次都可過關,而香港醫生考英國試時亦要兩至三次,惟大家都沒有批評別人考試太難,批評別人保護主義,而是認習溫習、應考。

他提到,有通過資格試的醫生接受訪問強調有其重要性,有醫生澳洲行醫後回流,反映當地醫科生會在教學早期學習當地常見病癥狀,同時香港的常見肝癌及鼻胭癌在澳洲不會深入教學。他強調醫學界不是擔心被搶飯碗,而是擔心醫療水平如何維持,可惜在政府「長官意志」精神下推出修例,面對醫療系統問題,不但沒有追本溯源,對症下藥,反而摧毀行之有效的考試制度。

【10:10】保險界議員陳健波指本港醫生嚴重不足,至 2040年尚欠2000名醫生,提到政府提出修例,不但敢做、更致力解決痛點,對此相當支持。他提到醫學界反對修例,質疑有關說法令市民認為只是保護業界利益,無視市民需求,對此相當失望。他又批評醫管局已變成「白色巨塔」,運作資源出現錯配,故除了增加人手,有必要改善整個醫療系統。

【09:50】經民聯梁美芬表示,近日傳媒人江迅颱風期間去世,指他離世前輪候見醫生的時間甚久,首次第了12小時,第2次等了24小時,至病逝都無人理會,指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她又提到李偲傿去年12月因新冠肺炎逝世,不下一次求醫不愉快經歷令其失去信心,因而當時李與丈夫發燒,都不敢找公立醫院,而是找醫療中心應診,後來又有短訊通知檢測結果延遲問題,令她質疑醫療系統有問題。

梁美芬提到,自己認識不少醫生朋友仁心仁術,至今仍因為擔心公營醫院缺乏醫生而選擇留下,對他們相當敬佩,強調本港有不少好醫生,故上述提到的只是個別個案。她提到不少議員提出「醫醫相衛」的說法,提到法律界都經過開放予海外人才來港的過程,期望醫學界年輕朋友亦有此志向。

【09:30】商界(第二)廖長江表示,雖然樂見同僚提出或能吸引海外醫生的建議,但認為相關做法複雜,而且可吸引海外醫生數目不多,故未能支持。他提到今次的做法參考新加坡,有人質疑大部分是政府委任,憂慮是為了引入內地培訓醫生,廖進一步解釋新加坡認可的103間只有4間來自內地,考慮的是學院排名等元素,亦會定期檢視。

廖指不會天真地相信問題可輕易解決,要多管齊下,增加吸引力、強化本地培訓人手與及研究延聘退休醫生等,重申會支持法案及政府提出的修正案。

【09:10】《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恢復二讀,法案委員會主席葛珮帆報告時,提到政府主要提出三項建議:一、放寬香港永久性居民的要求,讓持有獲承認醫學資格及香港醫專承認或頒授專科資格的非永久性居民可申請特別註冊;二、讓持有獲承認資格非本地培訓的港人,不論醫學訓練有否住院實習期,都可參與專業資格試;三、提供從有限度註冊轉為特別註冊的安排,工作至少五年的有限度註冊醫生,在取得資源後可取得特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