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稱本港不發展創科「無運行」 重建如助小區補貼都願做
特首林鄭月娥提出北部都會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19日)指,認為香港將有「南金融、北創科、東西兩走廊」的格局,指在新界北發展創科很自然,因為除了四大支柱產業必須提升競爭力或升級轉型,亦需要培育新產業,「其實無得揀,唔做創科無運行」。
提到市區重建,陳茂波指,如果不是以收回唐樓為主,就需要考慮整區的思維。他舉例指,旺角未必可以興建很多高樓,則可考慮「轉移發展」,集中興建一幢高樓,並在附近預留空間作公共空間,指如果是這種做法,「就算用公共財政補貼我都願意做」,因為方法有助改善小區環境及交通。
單靠中央支持不足夠 香港要自己爭取發展
陳茂波在一個大學講座提及施政報告提岀「北部都會區」發展創科產業,認為香港未來發展創科是重中之重,又提到中央早前推岀前海方案,推動與香港在創科上合作,但單靠中央推出政策支持並不足夠,香港自己也要爭取。陳茂波強調,創科一定要做,要看本港的優勢在哪,例如缺乏生產、商品化的工序,這方面可有賴內地支持。他亦提到本港有不少培育創科人才的計劃,亦在人才輸入方面加大力度。
他相信,北部都會區發展創科有助吸引人才,讓海外及內地人才分別在本港及深圳以習慣的生活方式參與工作。而日後除了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西邊亦有洪水橋鐵路可接往深圳前海、廣州城際交通,亦有港珠澳大橋,自然適合發展物流。
至於本港原來的四大支柱產業,陳茂波指最近唯一下跌的部份是物流,提及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空貨運重要地位,未來要思考如何高增值轉型,如增加藥物、轉口海鮮等,他亦提到未來在東莞設立「香港國際機場物流園」,將有助發展。
陳茂波料本港「藍海」在內地及東南亞
陳茂波強調,本港日後不可只看歐美市場,必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相信未來的「藍海」很可能在內地及發展中的東南亞。他指,香港定位在於背靠祖國,面向世界,要用好「一國兩制」的優勢。他提到,「十四五規劃」中內外循環的概念,認為國家再提出內外循環概念在於美國打壓,面對華為事件及5G在外發展不利,相信中國不能再簡單重複以往靠加工的經濟模式。他指,內地有4億中產人口,未來經濟增長較快,相信可以多推動內需的內循環,同時維持外循環,而香港就要找到在內外循環分別的立足點,才能融入發展。
覓地工作須堅持 重建工作助小區補貼都願做
有學生在會上問及房屋問題,問2047年杜絕劏房有否具體細節,又問舊區重建是否只包括唐樓,會否考慮收回其他房屋。陳茂波回應指,劏房的居住環境困難,自己曾任發展局局長,當時曾被批評「盲搶地」、「見縫插針」,將「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與綠化用地改劃為住宅用地,提到啟德在回歸時擬安排住27萬人,後來經歷金融風暴後降低至9萬人,到他接手時則想重新改劃增加住宅用地。他強調本港不是缺乏辦法,而是需要堅持,提到在大埔改劃用地曾被大學生申請司法覆核,後來分別有三處鄰近大學的地改劃都被大學生申請司法覆核。他強調,這些改劃用地工作雖是「黑人憎」,但當牽涉整體利益有需要堅持。
至於重建工作,陳茂波解釋,唐樓的地積比仍未用盡,令發展商較易估算獲利,如果不是收回唐樓就需要考慮整區的思維。他舉例指,旺角未必可以興建很多高樓,則可考慮「轉移發展」,集中興建一幢高樓,並在附近預留空間作公共空間,指如果是這些做法,「就算用公共財政補貼我都願意做」,因為方法有助改善小區環境及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