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建制倡「自願通關」避私隱爭議 「默契波」齊推健康碼?
本地新冠疫情受控下,香港與內地通關時間表自然成為關注點,昨日(8日)特首林鄭月娥到立法會出席質詢環節期間,通關一如所料成為議員的提問焦點。
當中值得留意的,在於最近數天,先後有多名建制派人士,提出香港應早日推出健康碼,或是類似的追蹤功能,務求讓本地防控措施與內地對接,有人更提倡「自願通關」,即如果不怕「被追蹤」,允許部分人率先使用健康碼,推行港康碼與粵康碼的訊息互認。
有建制派人士指,要和內地做到「聯防聯控」,在防疫措施上對接,自是不可或缺的一步,這一點正好是現時香港所缺少的,因此大家未必是有意識地在同一時間提出類似意見,而是現時建制派的共同願望。
「港康碼」不了了之 安心出行無追蹤功能
去年8月中內地與澳門已經通關,「粵康碼」和「澳康碼」資料互認,並設立熔斷機制,在疫情升溫時恢復執行隔離檢疫措施。香港方面,其實在去年中,特區政府已提出推動「港版健康碼」。去年8月,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已表示,「港康碼」技術上已準備就緒,待疫情平穩將可推出,但由於同年11月本地爆發第四波疫情,「港康碼」不了了之。政府最終推出的「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亦不設追蹤功能,變相削弱了「鎖定高風險區域」的意義。
及至今年5至6月,由於本地疫情逐步緩和,建制派及商界已多次提出可與內地盡快討論通關,坊間提出的方案不少,包括便利商界的「大灣區商務氣泡」、點對點旅遊項目等等,但一律沒有下文。近日更有消息傳出,香港與內地通關或需待明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完結後,才有機會實行。
建制連日催促健康碼
不過近日建制派輿論風向,出現微妙變化,傾向透過催促政府推動健康碼,促成中港通關。先是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屠海鳴撰文指,香港與內地一直未能通過,其中一大原因是港府以各種理由拒絕推行健康碼,影響香港與內地通關。屠海鳴指,政府以「制度不同」為理由,不贊成採用健康碼,但早在去年8月,澳門與內地已經通關,「粵康碼」與「澳康碼」實現了訊息互認,操作非常簡便。
他提到有人建議實行「自願通關」的政策,例如有分居內地和香港的家庭、有港商在內地投資辦廠等,如他們當中一些人不怕「被追蹤」,可在自願的原則下,允許這一部分人率先使用健康碼,推行港康碼與粵康碼的訊息互認,實現「部分通關」。
另一邊廂,林健鋒日前在報章撰文,促請政府盡快推出健康碼,讓市民熟習,為日後粵港澳全面恢復往來做好準備。他又建議設立「大灣區通道」,讓已接種兩劑疫苗及完成檢測的商務客,及探親看病等指定原因往來的居民,可以免隔離往來。
及至昨日,多名立法會議員向林鄭追問通關問題,其中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問到,會否使用「健康碼」或「港康碼」,令中央更加放心,有利於我們爭取全面通關;實政圓桌田北辰建議實行「回鄉易」,先試行一個深圳與香港版本的「健康碼」;工聯會麥美娟直接建議,改良現有的「安心出行」,加裝追蹤功能,與內地的「健康碼」接軌。
劉兆佳:無法通關難談融合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本地感染個案持續清零,已有足夠基本條件談通關,這本身亦是社會各界的強烈訴求;加上中央連番強調香港需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也促使建制派更熱衷於想方法解決現時的通關障礙:「前海發展區是擴大了,可是如果連關都通不了,還談什融合?」
因此劉兆佳認為,建制派未必有意「夾定」在相近時間提出健康碼的要求,但在前述背景下,建制派同時感到「時機成熟」,是以有更大誘因推動健康碼,從而促進兩地通關。
林健鋒:可自願使用健康碼
林健鋒向筆者表示,通關是很多港人都想看到的事情,但要和內地談通關,彼此之間總需要一些「common ground(共同點)」,做到在防疫上「聯防聯控」,例如採用鼻咽拭子採樣,增加檢測的準確度,這與內地的方向一致。當然他也覺得在實施前一個多小時才公布太過趕急,但總是個好的方向。
健康碼方面,林健鋒表示道理相同:如果香港要和內地通關,推動香港的健康碼,與內地的健康碼互通互認,談通關一定容易得多,因為內地方面也可以通過健康碼,得知香港的疫情風險狀況:「通關不是單一方面的事,是雙向的,問題是我們有沒有足夠準備呢?」
他指,明白到有部分市民或會擔心私隱等問題,不太願意使用會紀錄行蹤的健康碼,但認為大可分開處理,如果不用前往內地,大可不使用相關程式,亦即自願使用。
麥美娟:通關是建制派共同願望
麥美娟表示,建制派一直以來都有個共同想法:既然香港本地疫情已基本清零,對於內地來說輸出病毒的風險很低,理應有足夠條件談通關,業界和不少市民都對此表達強烈的訴求。因此,既然內地重視「聯防聯控」,香港在防疫措施上自然需要一些對接,所以大家都在想辦法,香港如何可多做一步。
所以她認為,未必是建制派有意在同一時間帶出同一個議題,但通關確是建制派共同的期盼,因此大家都有類似的想法。麥美娟亦呼籲,即使「安心出行」加裝追蹤功能,都只會用於防疫上,市民不應太過陰謀論:「講真,如果真係咁怕私隱外洩,申請消費券、派一萬蚊要交嘅個人資料仲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