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丨政協青年陳志豪:靠蛇齋餅糭難得青年心 倡互聯網實名制
修例風波轉眼兩周年,當日大批青年、學生走上街頭示威,不少建制歸咎於國民教育不足,年輕人激進、不肯溝通,甚至有人說要「放棄年輕人」。
建制青年對此各有看法,有人認為年輕人不是無法溝通,而是建制的溝通方法有待革新,「資訊爆炸的年代,以前曾經行得通的方法,現在可能已經沒有效果。」
資訊爆炸年代 年輕人接觸資訊有偏差
陳志豪是香港政協青年聯會常務副主席、青研香港召集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副主席,由他來說青年問題,可說是順理成章。然而,他在訪問一開始就表明不是青年人有問題。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青年人自小就接觸大量網上資訊,亦習慣與其他人在網上討論。」在陳志豪眼中,年輕人不是不認識中國,而是他們的認知有偏差,互聯網影響是最主要因素之一。
互聯網放大極端言論 慘劇新聞留言挖苦負面
不少社會研究者已提出,互聯網的出現令人與人的溝通變得簡短、即時和情緒化,缺乏分析和討論。陳志豪亦指,互聯網的特徵放大了極端和情緒化言論,甚至扭曲事實,如果網上充斥假資訊,互聯網就會失去正常討論及輿論功能。
他提到近期在寧波發生的一宗命案,一名非裔美籍助教因求愛不遂而殺死同校一名女大學生,這單新聞有很多負面留言,例如「難得可以嫁去美國都拒絕?」、「梗係有內情啦!」、「一定係女學生自己有問題。」陳志豪感慨,從這則慘劇的留言看到現在不少人心理很扭曲。
籲青年有健康價值觀 發言嚴謹保持尊重
他認為,青年人應該要有健康的價值觀,包括不幸災樂禍、不在傷口上灑鹽,思想不要太極端,人與人之間保持互相尊重。他勸喻青年人不要在網上發表沒有實際證據的言論,例如早前天水圍少女染疫,到現在仍未清楚源頭,就不能先入為主、一口咬定是從內地感染。
說到這裏,陳志豪慨嘆年輕人對中國存着不理性的負面情緒,而且廣泛存在。
支持互聯網實名制 讓發言者理解言論有後果
他指有些人是「hater」(憎恨者),別人做任何事都要攻擊一番,這種文化全世界都存在,是因為大家在網上都可以隱藏身份、不負責任地留言。至於如何解決,陳志豪認為要行實名制:「實名制仍然可以用網名,但如果言論涉及違法,則需要有刑責。」他稱如何執行有待討論,但認為至少可以令青年人知道言論有後果:「現實社會亂講嘢都可以被控告誹謗,如今網絡與生活息息相關,又怎能沒有法律限制呢?」
建制派宣傳流於口號 青年對說理要求高
網上討論風氣固然不利建制派,而建制派的宣傳方法亦實在有待改進。陳志豪指,不少青年人向他反映,建制派的文宣流於口號化,或只着重表態,但這些宣講方法對爭取青年人認同和支持並不足夠。
陳志豪指,80後、90後、00後的青年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自小已習慣在網上與人討論,因此青年人對於論述及說理的要求很高,要爭取他們支持,就要提出有說服務的論述和理據。
上一代無條件接受「愛國天經地義」 年輕人會反問原因
他以「愛國」來說,上一代人很容易接受「愛國是天經地義」,但現在青年人就會問「Why?」(為何),會反問有否其他選擇、愛國為何是天經地義,因此他認為建制派及特區政府,是有需要建構更有說服力的論述,來充實愛國背後的道理。「可以從利益層面、歷史層面、民族情感層面,甚至普世價值層面,去表達愛國是核心公民意識。」
多角度分析東江水供港是惠港措施 有道理學生會認同
陳志豪又指,過去不少建制派人士都講過,香港人應該要感恩中國為香港供應東江水,但他留意到有很多青年人回應:「東江水送㗎?我哋每一年都要用錢買嘅!」他說,如果考慮70年年代東江水工程的情況,當時經濟條件不好之下仍要啟動東江水輸港工程,其實是很大負擔,反映國家對香港的關心和支持。
陳志豪再從香港角度指,東江水工程令香港有穩定的食水供應,而水源供應穩定是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三日一制水,一個城市點樣運作?飲食業點樣運作?點樣吸引世界各地人才來香港生活?」
陳志豪說,他曾經到學校分享上述說法,而在場學生都表示認同,顯示純表態論述是不足夠,但如果深入講道理,青年人很多時願意去聽。
蛇齋餅稯對年輕人無效 要多做知識性工作
陳志豪曾以新民黨成員身份,參加2019年區選但落敗,對於建制派的地區工作是否要升級,陳志豪認為,舊有「蛇齋餅糭」對青年來說已不可行,「派一條稯怎樣爭取年輕人支持呢?你說搞茶敘,年輕人又怎會參加這些茶敘呢?」
展望未來,陳志豪認為要做更多知識性的地區工作,例如居民論壇,將道理說清楚,才能爭取年輕人支持,「你要讓年輕人感覺到,你是講道理的人,你是有說服力的人,比起派了多少月餅和糭,更能爭取青年人認同。」
「如果假設年輕人唔講道理 香港未來會好令人悲傷」
有人說年輕人是社會棟樑,但亦有聲音說要「放棄年輕人」,「我哋應該要對青年人有信心,唔可以假設青年人唔講道理、我哋講乜都唔肯聽。如果我哋有呢種假設,香港嘅未來會好令人悲傷,無前途亦無希望。」 陳志豪在訪問中重申:「如果我哋對香港未來有希望,首先要對青年人有希望。我哋要了解香港的青年人,要用哪種方式去爭取青年人支持,要用一種青年人接受到的說理方式和語言去溝通,而這是未來香港青年工作和政治工作必須重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