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改制︱蔡子強:良政善治說易行難 朱兆麟倡加強管治人才培訓
立法會今日(5月27日)三讀通過《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經歷過去兩年政治亂局,民主派撤出議會後議會生態改變,新制度能否從根本改善香港未來施政質素,引起關注。港澳辦今日亦發稿指,新制度將會「開啟香港良政善治新篇章」。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良政善治」似是政治口號居多,真正實行起來很難,尤其新議會格局下,反對派能否成氣候也是未知之數。當新政治格局下「新香港速度」成為主流,一切以速度為先,往往難以確保質素。
蔡子強:政策若以速度優先 或衍生更多問題
蔡子強表示,「良政善治」似是政治宣傳口號多於真正做到的目標。他解釋,在新的議會下,有沒有反對聲音都是未知數,但估計就算有反對聲音亦難成氣候。當制度上無法制衡政府,施政會變成「新香港速度」,一切以速度優先,但過程中會有更多問題,最終有可能「自食其果」。
他舉例指,中國內地施政以效率為先,執行一些政策時雷厲風行,但偶爾亦會爆出一些嚴重問題。例如數年前,內地曾為了減少燒煤發電,急推改用天然氣,不准燒煤,但原來有些地方天然氣存量根本不夠,難以配合,結果有部分地區民眾斷電,難以過冬。3年半前北京驅趕「低端人口」,強拆房屋,但執行過急,亦被指忽視這些民眾對城市發展的貢獻,引來爭議。
反對聲音「小罵大幫忙」 難以糾正重大錯誤
蔡子強擔心,日後當「新香港速度」成主流,政府當局和建制派為求「快快過」,潛在的問題無人指出,或者指出後也無力煞停,導致施政透明度低。「大家怕民主會拖慢決策過程,但有速度不代表質素有保證,這是政治學的基本。」他指,立法會議員鄭松泰所指的「裙帶關係」現象非常有可能出現,因為日後主導香港政治體制的,來來去去都是同一群人,如同「內循環」,是一個「自我衍生」的機制,內裡的人利益關係錯綜複雜,所作的決定未必符合公眾利益。
特區和中央官員多次表示,歡迎愛國愛港人士參選,包括反對派,願意接受不同聲音。蔡子強質疑此說法的可信性,因為新制下人人都怕下屆失去提名,不敢在一些極度爭議、關鍵的議題上向政府提出異議,最多「小罵大幫忙」,避忌甚多。他又指,過去有媒體曾引述他表示新制下民主派可取六分之一議席,強調指這只是「最樂觀」的情況。「到底放多少人(入閘)、放誰人,都是北京牢牢控制,怎樣確保有制衡?」
朱兆麟:增強管治人才培訓 改變公務員治港思維
香港政治及管治學院召集人朱兆麟表示,從良政善治角度,未來特區管治架構也需一定程度的重整,解決一些纏擾香港管治多年的死結。例如公務員治港往往被質疑政治敏感度不足,他建議日後政府可再進一步擴大政治問責制,將政府功能再拆細,如最明顯、討論多時的運房局分拆,並且邀請各界別的專家主理政策局,改變過去英式公務員「AO通才」的思維。
他又建議,日後中央可在管治人才培訓上幫助香港更多,例如責成、給予大方向特區政府開辦課程或與國家行政學院進行交流活動,學習本港的民主政治、政制發展、與內地的聯繫等,建立切合香港實況的「香港module(模組)」,培訓政治人才。朱又呼籲,反對派先承認「一國兩制」框架,教育選民接受新的政治秩序,一步一步回歸理性,參與日後的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