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張志剛倡重設中央政策組「把脈」 批行會無力煞停修例風波
在梁振英年代出任行政會議成員的張志剛,不時走到前台為政府決策護航,他接受《香港01》專訪時直言,行會發揮多大作用,很視乎「特首用得好唔好」,對於修訂《逃犯條例》而來的政治亂局,行會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是所有非官守議員一致反對(修例),特首還可以怎麼樣?」
張志剛提到,現屆政府其中一個最大失策,是將過往的中央政策組棄而不用,輕視其為社會「把脈」功能,結果弄出2019年6月的嚴重政治風波。他認為中策組不但要重設,而且要增撥資源、功能「大升級」,進一步收集和分析網絡輿論,為社會「探熱」。
延伸閱讀:專訪︱政協副主席難兼任特首?張志剛:梁振英定毫不猶豫揀做特首
指中策組職能難以取代 成管治缺口
中央政策組早在1989年成立,負責審視特定政策議題、向各方收風、制定傳媒策略,儼如「心戰室」;回歸後,中策組是特首的御用智囊,系統性地就政府關注議題或政策進行民調,掌握社會脈搏,再配合新聞統籌專員等,強化特首辦幕僚職能。
不過,這一切隨著林鄭月娥上任而取消,她將中策組改組成「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主要功能為加強跨局政策協調、為創新意念發展項目提供「首站和一站式」統籌服務等,起初由資深AO馮程淑儀掌舵,並公開招聘約30名青年人加入,昔日中策組的功能已不復再。
創新辦招大批青年人 張志剛:不是「後生仔傾吓偈」就得
本身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的張志剛指,過去幾年中策組棄而不用,衍生問題顯而易見:對長遠政策研究不足,又沒有其他專門部門頂上。他指「創新」當然重要,但質疑是否要就此代替整個中策組的職能:「你要協調政府跨部門工作,都要協調者起碼『高半班』才行吧?單靠一個D8(首長級甲一級政務官),怎麼叫各部門局長都聽你的話?不是聘請一群後生仔,討論幾句就可以,這不是清談節目。現在世界大局變得快、中美關係、國家發展瓶頸、香港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社會要『去極端化』,這些都需要長遠的政策研究,中策組就是最適合的部門。」
他指,如需要將創新意念融入施政,可以交由創新及科技局處理;若要協調跨部門工作,應由政務司司長負責。張志剛指,政府無論如何改組,最終都是「問題導向」,解決到問題就可,但中策組有一些重要功能,自廢除後完全無法填補,最終變成管治上的大缺口。
倡重設中策組「功能再升級」
其中最明顯的問題,就是為社會「把脈」能力不足,修例風波是最好例子。當時林鄭政府屢被批評解說工作拙劣,6月9日大遊行後仍拒絕煞停,最終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大風暴。
張志剛認為,為社會「把脈」的功能絕對不能小看,亦不可能是一、兩個人可處理,背後必涉及科學化的民調,因為有時候民情的確可以憑個人政治判斷而掌握,但始終會有偏差和盲點:「比如說天氣很熱,你是感覺到的,但單靠感覺,你只會知道『好熱』,沒有指標可言,看看天氣報告才知得更加清楚。民調就是這個『溫度計』,為社會探熱。不信民調,就好比看醫生沒有X光機。鄭維健當首席顧問的年代,其中一個全職顧問白景崇,正正是港大的民調專家。」
不兼顧網上輿論 落後形勢不自知
他甚至建議,在現時資訊更新極快的社會,中策組功能要比之前進一步提升、大幅增加資源,除定期作民調和研究外,需同時整合分析網上輿論,成為政府收集各方意見的專家:「民調由設計到做,起碼都要五、六天,再連同分析、發布,沒有十日八日的時間也不行。但網上的東西,你打開電腦一看就會知道,現在的社會事情來得很快、變得很快,『嘭』一聲就出現,不兼顧網上輿論,隨時落後形勢也不自知。」
張志剛承認,無論民調做得多充足、對社會輿論有多著緊,總會有錯判的時候,但必須即時糾正,重新評估政治形勢。
昔日行會討論激烈 行會角色視乎「特首用得好唔好」
談到為政府掌握民情,身為特首智囊的行政會議亦擔當重要角色,張志剛指,行會角色十分獨特,與特首的關係亦很微妙,難以三言兩語解釋:他們是政府的高級諮詢機構,特首作重大決定時,則是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Chief Executive-in-Council)的名義,最終決定權在特首身上,不過其身份為「行政會議之中的特首」。
在這狀況下,張志剛認為行會成員的作用,「關乎你(特首)用得好唔好」。他說,不清楚現屆行會內部運作如何,但他擔任行會成員的一屆,內部討論非常激烈:「這需要行會成員有來自不同背景、有不同意見的人,才能做到。」
正因如此,張志剛質疑《逃犯條例》修訂搞出大亂子,行會成員尤其非官守成員不可能沒有責任,因為非官守成員來自五湖四海:
行會成員一定要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知道有沒有可能(修例)過關是吧?這不是對與錯的問題,是你做到與做不到的問題。
他強調絕非「事後孔明」,自己在6.12衝突之前已多次私下提醒相關風險:「2014年佔中,不涉及立法,他們(示威者)怎麼圍堵立法會,都達不到他們的目的;但2019年你是要立例,要入到立法會才能立法。可是6月12日之前,立法會外已經被圍了兩個圈,你怎麼進去?不如你教教我?」在這情況下,6月12日修例居然沒有人煞停,張志剛自然認為行會責無旁貸。
多名行會成員事後曾辯稱,在6.9遊行前後已向政府最高層提醒過「硬闖」風險,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更稱,曾打電話問政府會否退讓,對方表示不會,之後才知道「被跣」。
不過,張志剛認為,協助特首應付突發的政治危機,也是行會職責之一,如行會非官守成員一致反對某一議題,政治上特首亦很難堅持下去:「要是所有非官守議員,連同首席(指行會召集人)一致認為(修例)過不了,要退,你覺得(特首)還可以怎麼樣?」
建制派日後亦需一輪「內部淘汰」
選舉制度後,建制派亦迎來一場大洗牌,本身是全國政協委員的張志剛說,給予提名票的標準很簡單:有心有力,不論任何派別,大門一直都打開。
他直言,建制亦需要一輪「內部淘汰」,找出真正有心服務香港的人:「所謂『忠誠的廢物』,就是只靠一些政治口號去取悅某些人,獲得某些有公權力的職位者,但建制派是要展示能力、解決香港的民生問題,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內地都是共產黨領導,但也不會只是一句愛黨就夠了吧?能力是要證明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