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香港疫災陷墮「大輪迴」 拆解抗疫跑輸大中華區之謎
新冠肺炎第四波疫情愈來愈凶險,昨日(11月29日)一度出現逾百宗新增確診個案。特首林鄭月娥今日召開記者會,公布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包括再度收緊限聚令至不多於2人、公務員在家工作並呼籲私人機構跟從、再度關閉多項處所、要求指定處所必須安裝「安心出行」程式二維碼、違例罰款進一步提升等。這比起7月爆發第三波疫情後,再進一步「加辣」措施。
其實防疫抗疫策略,由此至終都是在「追落後」和「超前管理」之間遊走,視乎社會願意承受多少短期的震動、為政者願意承受多少政治代價。林鄭政府今次表面上是大刀闊斧加強防控,但實際上都是傾向「追落後」的形式,跟著疫情的尾巴走,每到疫情較嚴重時才收緊措施,這亦是一種政府政策思維的慣性。
從效果而言,林鄭政府採取「追落後」的防疫措施,讓社會偶爾「唞啖氣」,但偶一出現漏洞,疫情又會再爆發,證明效用非常有限。不過矛盾之處在於,若要採取「超前管理」形式嚴控疫情,社會反彈會較大,而林鄭政府如今正正缺少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政治能量和道德力量,無法痛下重手。結果香港的疫情,就跌入這個矛盾之中,不斷輪迴。
▼12月2日起收緊防疫措施▼
「追落後」與「超前管理」 防疫政策的兩極矛盾
可以說,由年初疫情爆發至今,政府抗疫政策是由一種套路所組成:疫情因某些漏洞而爆發,政府收緊防疫措施,收緊措施後經濟受挫,疫情稍緩後便又再放鬆,然後總會出現什麼漏洞,最後重複一次上述過程,即現時網民嘲諷的「一鬆就放,一放就爆,一爆(經濟)就死,然後(經濟)一鬆就放」,周而復始。
林鄭政府在防控疫情上的角色相對被動,只能監察疫情的發展並作後續反應,用林鄭的語言,即好聽點的說法,叫「張弛有道」,好處在於管理相對「人性化」,容許抗疫之餘保有一點空間。但說得難聽點,這實際上是一種「追落後」的形式,被疫情牽著走,缺點在於疫情很容易死灰復燃,然後政府又要將抗疫措施重新收緊一回。
所謂「超前管理」防疫政策,則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思維:問題未出現前就先處理掉,一律「走在疫情前」,直到疫情「斷尾」為止,最典型的例子如疫情最早爆發的中國內地,對於疫情較嚴重地區採取「封城」或是小區封閉式管理,結果疫情於今年3月開始明顯受控,至今再沒有出現較大規模的爆發。套用在香港,近月多次有建制派人士建議政府推行全民強制檢測,甚至配合「禁足令」實行,務求在最短時間內找出隱性傳播鏈,盡早截斷感染。
不過這種方式的局限是社會反彈較大,很容易被質疑「做得過多」,例如英國、法國近日都有民眾上街抗議封城措施。在香港,林鄭月娥也明言全民強制檢測及封城措施會令香港完全停止運作數星期,反問社會是否能承受。況且,在政治環境上,香港是一個類近歐美的自由社會,到底香港人會否接受這種「高強度」的限制人身自由,也是另一個問題。
不管怎說,林鄭月娥政府以「追落後」的手法應對疫情,效果肯定是不足。雖然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中,堅稱香港比起歐美國家疫情處理已不算差,但對比起其他大中華地區,即中國內地、澳門、台灣,香港的疫情是最為嚴重的一個。澳門只有46宗個案自是不必多言;上文所述的中國內地,自3月後再無大爆發,現時新增個案以境外輸入為主;對於外來輸入人員極嚴的台灣,至今個案僅有600多宗。相對之下香港疫情反復,連續兩次本地大爆發,防疫效果無論從「質」還是「量」而言,都相形見絀。
「超前管理」的最大障礙——為政者道德力量
亦因如此,有意見認為政府在防疫上是否可以做得更廣更嚴,不一定要做到整個城市完全停擺,但起碼方向上都要愈趨嚴謹。只不過在「加辣」任何防疫政策前,林鄭政府都面對一個極嚴峻的現實問題:政治能量從何而來。自去年修例風波至今,林鄭月娥的民望長期低迷,今年2月疫情初期一度跌至18.2分低位(香港民意研究所數字,下同),最新數字回升至30.8分,但距離50分及格水平仍有大段距離。對林鄭的批評聲音,甚至是橫跨民主和部分親建制人士。
政不通,加上「人不和」,不論處理任何政策,都會面對社會反彈,甚至動軏被政治化。正如「安心出行」紀錄行蹤,市民會聯想到「政治監控」;禁止群組聚集,市民會聯想起「藉故壓制集會自由」;全民自願檢測,市民會擔心DNA資料去向問題。
這些說法全屬陰謀論,沒有實質證據,但當一個政府失去管治社會的道德力量時,這些沒有根據的指控會實際地在社會上發酵,影響個體的行為。即使政府想「下狠招」,都會出現陽奉陰違,甚至公然違反、法不治眾的情況,降低防疫政策的成效。試想想,當連限聚令這些相對溫和的防疫措施,都遭受如此嚴重的政治指控,如果說政府要再進一步管制市民出行,市民出現強烈反彈可謂意料中事。
政治困局下難「超前管理」 但有一項措施必定可做
因此在目前政治困局下,林鄭政府現實上只能在「追落後」防疫策略之中,盡可能使用每一分收緊的空間,每多走一步都要忌憚社會的反應,因為政府動軏得咎。要談高瞻遠矚、「超前管理」,自然更難做到。
只不過,有一項措施是不論任何黨派,都難以否定:加強「外防輸入」。目前已有充分證據顯示,第三波疫情是由免檢疫人士帶入社區引起;第四波疫情則有可能與檢疫安排、探訪等漏洞有關。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上周在特首答問會中也反映,機場檢疫出現「無掩雞籠」的情況,例如驗測方式很不準確、啟動手環沒有指定時間等。面對聖誕假期可能有大批海外留學生回港的情況,政府需要在外地抵港檢疫安排上做得更嚴格,以免又來一波新疫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