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0|建制泛民評價兩極 民建聯讚全面 民主黨批獻媚

撰文:彭焯煒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25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逾200項新措施,涵蓋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復甦、土地房屋及應對疫情等方面。建制派普遍支持報告,民主派則批評林鄭只向中央「交差」,無助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讚揚,新一份《施政報告》內容非常詳細及全面,總體而言在政治上有助正本清源,經濟上方向正確,至於民生則有待加強。
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認為,林鄭在《施政報告》中只感謝中央對她的信任,沒有感謝香港市民,反映她不放香港人在眼內,又認為她無心解開現時的政治困局。

▼施政報告2020八大重點▼

+3

民建聯讚揚報告內容非常全面

在土地房屋方面,對於林鄭表示已覓得330公頃用地於未來10年興建公營房屋,民建聯對此表示肯定,但關注政府有何計劃令公屋輪候時間能縮減至3年。該黨又促請特首展現魄力防疫抗疫,才能令經濟重上軌道。李慧琼呼籲,政府未來應在立法會進行更多政策解說。

陳克勤認為政府需有遠見,在規劃上與內地配合,做好協同效果融入灣區發展。(資料圖片)

民建聯副主席、建制派「副班長」陳克勤表示,房屋問題一直都是香港的重中之中,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已覓得330公頃土地建屋,但這些土地大部份都位於新界北的棕地、邊境土地上,政府如要發展必須與現有使用者做好協調、溝通工作。此外,他認為政府亦需有遠見,在規劃上與內地配合,做好協同效果融入灣區發展。

新民黨讚報告詳盡、內容豐富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認為,今年《施政報告》內容是林鄭任內最詳盡、內容最豐富的一份,提出不少長遠發展藍圖。她樂見政府提出重建華富邨和「躍動港島南」計劃,並希望政府正視通識科教材沒有規管的問題。

在劏房租務管制方面,葉劉批評小組進度過慢。其黨友容海恩則希望政府可以盡快改革通識科,以及改善公屋輪候時間過長問題,讓有需要市民可盡快上樓。

+1

經民聯讚構思務實、具針對性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對林鄭採納了該黨110項建議表示高興,認為報告構思務實、具針對性,期望政府能精準抗疫。

對於林鄭宣布撤銷非住宅物業的雙倍印花稅,地產及建造界議員石禮謙對此表示肯定,並促政府推出實際措施,在經濟儲備減少的情況下增加庫房收入。林健鋒則對政府推出6億元旅遊業支援表示支持,但認為需在疫情受控後才可救港。

工聯會促推全民強制檢測配合「封城」

工聯會麥美娟表示,欣賞政府提出在疫情問題上力爭個案「清零」,但認為報告中只有目標而沒有執行方法,促請政府就應考慮推展全民強制檢測,配合「封城」措施及強制全民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

工聯會黃國健指,《施政報告》方向正確,在政治上有不少着墨,相信能在「一國兩制」、特區與中央關係上正本清源。在經濟方面,《施政報告》提出全面與大灣區融合發展,他相信若能成功落實,香港將有亮麗前景。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認為,新一份《施政報告》內容全面,他感謝政府加大力度支援旅遊業界,但強調業界復甦無期,希望政府繼續因應業界的需要,推出更多措施,並與内地商討互認健康碼,盡快恢復通關。他又認為政府將海洋公園結合周邊地區發展是務實做法,希望能盡快落實有關詳情。

民主黨批內容瑣碎 土地政策「炒冷飯」

泛民方面,由於一眾議員已提出辭職,故民主黨及公民黨只在立法會外回應《施政報告》。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批評,報告中一半內容只是關於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香港管治指示,另一半則是提出新政策,但內容瑣碎,反映林鄭現時能做到的事十分有限。

胡志偉認為,政府未來會着手箝制各種意識形態,包括傳媒、教育界及公務員等,又批評《施政報告》將香港未來全押注在大灣區,但港府在經歷反修例風波後,已有10個國家與香港取消逃犯互換協議,反映香港失去國際特殊地位,法治已響起警號。

民主黨尹兆堅認為,政府繼續推動「明日大嶼」計劃是逆民意的表現,形容該計劃屬「政治豪賭」,又指施政報告在房屋土地方面的政策是「炒冷飯」欠新猶。

公民黨批猶如「大灣區報告」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文豪形容,新一份《施政報告》猶如「大灣區報告」,當中最着重的是將香港的金錢投資內地,他擔心機管局入股珠海機場後,會分薄香港國際機場的優勢,又認為報告不斷叫港人到內地發展,是忘記了香港的本位。

公民黨東區區議員李予信認為,報告並非從港人利益出發,他擔心政府就宣誓修例後,會出現「一條龍政治封殺」,即由「入閘」以至當選後,反對政府者都可被DQ。

葉建源指林鄭將責任諉過教育 對改革通識感不安

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是唯一一名民主派在立法會內回應《施政報告》。他指,報告顯示了林鄭沒有就施政反省,反而將責任諉過於教育,令教師成爲代罪羔羊。他指,多名青少年在反修例運動中被捕,源於民憤已擴散至各年齡層,他看不到有任何證據顯示教師煽動學生導致大規模的抗議行動。

葉建源質疑,施政報告指通識科「被異化」是缺乏理據。對於政府有意大幅改革通識科,他指學界對此感到不安和反感,強調反對以政治凌駕教育的課程改革。